有个会思考的“智慧大脑”岑巩水稻制种成本降低30%

2025-08-1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再加上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今年制种水稻的产量明显提升,亩产达到450斤,和去年相比每亩增收120斤!”8月14日,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制种水稻种植大户姚涛,看着收成账单兴奋地说。

  在岑巩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广下,今年姚涛首次使用“智慧制种”APP来对稻田进行管理。依托水稻制种智慧管理系统和APP,姚涛通过手机即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并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将水肥精准供给水稻。

  和往年相比,同样的制种水稻种植面积,姚涛轻松许多,不用再经常顶着烈日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既劳累又担心天气突变影响水稻的收成。

  “之前种水稻全凭经验,现如今不同了,在手机一点就能管好稻田,还能随时查询往年数据,经过对比就能看出变化,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姚涛说。

  凯本镇四季村种粮大户舒龙也有同感。“以前全家老少齐上阵,忙得脚不沾地,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管千亩地。在水稻制种智慧管理系统的指导下,浇水按需供给让用水量减少了,施肥精准投放避免浪费,同时产量还在增长。”舒龙说。

  进入7月底以来,岑巩县4.23万亩制种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当地的稻农们第一时间抢抓晴好天气,确保应收快收,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在岑巩的田间地头,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在岑巩县的稻田里轰鸣,设备的作业情况、运动轨迹、行进距离、速度等数据实时传送在APP上。

  “2020年,岑巩县投资100余万元,在天星乡地城村和关庄村的2000亩稻田进行试验,效果明显后进行推广。截至目前,全县共计投入1000余万资金,多次升级系统,增加实用的功能,AI智能识别、无人机巡田系统、北斗导航辅助作业系统等一应俱全。”岑巩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经济师代国权表示。

  凭借在稻田里布设的摄像头、气象设施、遥感设备等,水稻制种智慧管理系统构筑起“智慧大脑”。它能监测记录农田总体概况、耕地质量、设备信息、农事运营等全域基础数据,以及土壤湿度、温度、虫情监测等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

  手机看田,云端管农。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种植户用上了智能化设备,APP成为“新农具”。“水稻制种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制种’APP平台的建立,有效提升了管护效能,降低成本30%以上。”岑巩县农作物种子站站长蒋大勇说。

  目前,岑巩县已建成稻田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5000亩,共配备高清视频监测设施26套、气象环境监测加密站点设施48套,传感器实时抓取墒情、光照、虫情等数据,并建成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点5个,拥有农机监测终端设备10套,智能农机127台。

  2025年,岑巩县4.23万亩订单制种田预计产出稻种930万余公斤,可满足930万亩稻田的用种需求,预计总产值将突破2.6亿元。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