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牧野谷:闲置老屋变身“共富居”
初秋的清晨,凯里市棉席村牧野谷的青瓦木楼间,炊烟与咖啡香交织。负责打理这里的姜珊正往厨房走,手里提着刚从村民老潘菜地摘的瓜果:“今早炖酸汤鱼的番茄,得再去后山摘几个新鲜的。”
这个藏在“凯里后花园”的乡村旅居地,由几栋闲置老木房改造而成。姜珊他们刚接手时,这里屋顶漏雨、院坝杂草丛生;如今青瓦木楼错落,堂屋改造成的书咖飘出咖啡香,10间保留老房梁架的客房配上了空调和独立卫浴。自去年7月开业,这片“微改微建”的院落就成了避暑游客的热门选择。
“不是让游客看乡村,是来过日子。”姜珊说。食材全取自本村,老潘家的土猪肉、李婶种的青菜、后山采的菌子,连酸汤里的木姜子都由村民上山采摘,“住宿含三餐,每人每天175到250元,游客觉得值,村民也多了收入。”
牧野谷的热闹带活了棉席村。闲置老屋入股的村民能按比例分红,十多位村民在此做保洁、当农耕向导挣工钱。“以前老屋空着还得花钱修,现在不光拿分红,种的菜也能卖给客人!”老潘笑得合不拢嘴。
姜珊的账本记得清楚,今年5月,发放2024年度村民劳务工资及补贴14.1万元,老屋土地入股分红6.7万元,帮村民卖了15.1万元农副产品。
“下一步想把苗族蜡染搬进院子,让游客跟着阿婆学画花,再把村里老故事编成册子。” 姜珊指着院墙,“这儿打算画农耕壁画,让客人住得舒服,还能把凯里味道、苗寨烟火气带回去。”
山风再起,客房门吱呀开启,游客雷先生举着手机追拍山间流雾。远处稻田里,村民身影晃动,笑声顺风飘来 —— 老木房的新故事,正在清凉山风中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