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科技赋能稳粮增收 助力秋粮丰产

2025-08-20 黔东南新闻网 吴本银 张安俊 侯丽

  近年来,麻江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机械化生产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示范引领、政策护航"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坝芒乡乐坪村的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沿着预设航线进行作业。雾化的农药如薄雾般均匀洒落在翠绿的稻田上,为水稻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与传统人工施药相比,无人机作业更具有显著优势。

  “无人机打药效率比较高,一天能打500亩,比人工省时省力,是人工作业的50倍以上。精准喷洒不踩苗,药液覆盖均匀,能避开障碍物,智能规划路线。”技术员赵祥榕道出了无人机洒农药的优势。

  工作人员介绍,传统人工施药每人每天最多完成10亩,且存在施药不均、踩踏秧苗等问题。采用无人机作业后,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还减少农药用量,提升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预计可帮助农户减少病虫害损失15%以上。

  与此同时,在谷硐镇大坪村3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测产小组正在紧张工作。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产规程,对"2+3"种植模式下的玉米株高、穗粒数以及大豆结荚率等关键指标进行详细测量记录。

  “从初步测产的数据来看,玉米预计亩产可达450公斤,大豆亩产可达110公斤,真正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麻江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潘仕菊介绍。

  通过科学的株行距配置,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实现了光、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今年,麻江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5000亩,覆盖全县7个乡镇。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三统一"模式,带动项目区农户亩均增收500余元。

  “平时种植的玉米就在400公斤,现在一亩地玉米的产量保持在净作的产量400公斤以上,还增加大豆100公斤的额外收入,秸秆还田养地。”谷硐镇大坪村种植大户鄢永飞表示明年还要继续扩种。

  今年以来,麻江县投入150万元推广无人机飞防技术,作业超3万亩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65万元,补贴机具667台。同时,组织6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服务,培训农户10000余人次。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48万亩,配套机耕道和灌溉渠道。创建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区3.13万亩,党政领导领办高产示范田26个,面积8600亩。目前,全县秋粮作物长势良好,预计粮食总产稳定在6.8万吨以上。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