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岛”到重生!看杨家湾村的“中国速度”与人间大爱
七月的杨家湾村,空气中弥漫着感恩宴的饭菜香气。当山锋救援队队长张善丰重新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目光所及,感慨万千:“六月底这里还是一片狼藉,如今已是这样美丽,这就是中国速度啊!”短短一月,洪水肆虐的伤痕被抚平,曾经风雨飘摇的“孤岛”,此刻正被四面涌来的暖流稳稳托起。
杨家湾村位于榕江县城旁的三江交汇处,与县城一江之隔。6月24日,百年一遇的洪水如巨兽般吞噬榕江县城,处于河流交汇的杨家湾村首当其冲,全村145户有110余户受灾,唯一出村道路被洪水吞没,杨家湾顷刻间沦为“孤岛”。
“水来了!快跑!”丰乐社区宣传员黄金仙的呼喊撕心裂肺。水位以骇人速度攀升,“几分钟!就几分钟!水从一楼直接淹上了二楼!”
当洪水无情斩断外援之路,杨家湾人骨子里血脉相连的力量喷薄而出。在社区干部带领下,受灾村民向高处转移,未受灾的三十多户人家,瞬间化身为风雨中的“避风港”。
“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也只能留他们住,做饭给他们吃。”村民徐春兰家并未受灾,她便收留了受灾户闫昆林一家。白天,闫昆林一家返家清淤修屋;饭点,徐春兰的四菜一汤准时飘香。“几十年的邻里,都是互相照顾。”徐春兰说。
厨师黄金雄更是将自家厨房变成了全村的“战时大食堂”。洪水围困时,乡亲们聚拢于此,有菜的出菜,有米的放米,灶火熊熊,凝聚起属于杨家湾的至暗时刻中最为璀璨的人性高光。
“孤岛”不孤,它从未被遗忘。6月24日洪水切断通信那一刻,古州镇党委、政府在办公区域受灾的情况下,依旧通过时断时续的信号与村里取得联系确认情况。
“得知群众在洪水来临前已全部转移,无一人伤亡,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古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照光说出的“无人伤亡”四个字,字字千钧,是这场生死竞速中最珍贵的战报。
在之后的几天里,各地救援队、志愿者陆续抵达,古州镇则通过协调无人机,源源不断地为村内输送热腾腾的餐食。随着水位下降,村内部分道路被清出,村民们还自发地开起自家三轮车输送物资,构成了一条由救援艇、无人机、三轮车化作的生命线。
随着外界的支援源源不断注入,深陷淤泥里的家具被一一清出,泛黄的墙面重新刮上新漆,这座曾经的“孤岛”逐渐恢复了它原本的样貌。
丰乐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开华表示,目前古州镇已申报了800万元的以工代赈资金,用于包括杨家湾村在内的灾后重建项目。同时,针对受灾群众,目前已发放了每人300元的紧急生活救助及每户1000元的民政救助资金,对严重受损户,正在开展每人1800元的过渡性生活补贴。
针对房屋重建的受灾户,古州镇也在及时对接应急、住建、保险等单位对房屋重建及修复提供资金帮助。未来也将根据县级规划做好杨家湾村下一步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接踵而至:一座飞越江面的大桥已被榕江县委、县政府提上日程。这座未来的杨家湾大桥,将如钢铁臂膀,紧紧挽住村庄与县城,彻底终结杨家湾出行涉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