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场与贵州侗族文化的穿越式碰撞 | 话剧《长安的荔枝》亮相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

2025-08-2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我看到贵州元素时感到惊喜。”8月18日至19日,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话剧《长安的荔枝》在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舞台连演2场,在演出现场,当侗族大歌在舞台唱响,荔枝园主阿僮姑娘身着侗族服饰现身舞台,让贵阳观众张茜直呼意外收获。

  话剧《长安的荔枝》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和事吾剧戏联合出品,改编自马伯庸“见微”系列作品之一,该剧将“一骑红尘妃子笑”拓展为完整故事,把隐藏于历史缝隙中的凡人故事搬上话剧舞台,谱写出一曲小人物在绝境之中坚守本心的生命之歌。

  剧中,唐朝各署衙职责划分、临时使职制度、朝堂拨款制度、宫廷物资调配及贡品制度、驿站传送制度、古代荔枝保鲜术等多种生活细节的考据式呈现,让千年文明的细节在舞台上“复活”,勾勒出一个生动、细致、鲜活的唐代历史映像。

  该剧在舞台设计上大胆突破历史剧范式,将LED矩阵光影、多媒体屏风与唐代建筑剪影巧妙融合,演员以肢体语言模拟千里奔袭,与赛博元素交织,形成“古风内核+科技外壳”的视觉奇观。这种“以今译古”的手法,既保留了“藻井”“符牒折页”等传统符号,又通过超现实的舞台语汇打破时空界限,是对历久弥新的生动诠释。

  舞台上,话剧《长安的荔枝》还原了小说对李善德的刻画,并强调李善德在无路可走的绝境中始终坚守底线,就算失败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还有多远。唐代经典服制圆领袍,在当时属于男女同款,与现代人常穿的风衣、T恤等颇为相似,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性别的独特个性。

  “话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现场性与即时性,是由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表演。”该剧副导演、西安话剧院青年演员廖旭阳是李善德饰演者,在他看来,该剧以宏大历史浪潮下小人物的命运嬗变为锚点,落脚于“无名者”被遮蔽的个体命运,通过不同时代所共有的人生重大课题,使唐代故事成为照见当代灵魂的镜子,折射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在话剧《长安的荔枝》的舞台上,大唐官场与贵州侗族文化穿越式碰撞。西安话剧院青年演员郭东瑜饰演荔枝园主阿僮,阿僮在剧中是一名侗人,侗族大歌是她出场时的背景音乐,她表示自己年龄与阿僮相仿,阿僮给人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感觉,看小说时被阿僮直率果敢、天真烂漫的性格所吸引。

  此次演出,她与侗族观众交流时惊喜地脱口而出:“我回家了”。她表示,在贵阳看到了许多身着银饰和各色服装的少数民族,感受到了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游客韩晴表示,在旅游中欣赏了一台心仪的话剧,感觉很美妙。

  “在贵阳演出,从观众的笑声和呐喊声中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廖旭阳表示,现场观剧的氛围非常好,贵州观众也非常懂戏,是被艺术滋养的观众。作为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的展演剧目,话剧《长安的荔枝》和许多优秀剧目一起被引进到贵州,希望给贵州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戏剧氛围。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