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7天鏖战 468枚金牌见证黔东南健儿拼搏风采
8月23日,备受瞩目的黔东南州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黄平圆满落下帷幕。
赛事共设置47个竞赛大项、557个小项,吸引了全州1058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历经37天的激烈比拼,共产生金牌468枚、银牌446枚、铜牌458枚,民族运动会一等奖73个、二等奖131个、三等奖157个。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更见证了黔东南各族健儿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作为东道主,黄平县体育代表团实现了赛前目标。“针对本届州运会,我们为黄平代表团确立了‘保五争一’的目标。面对激烈竞争,运动员们迎难而上、敢打敢拼,用一次次突破、一场场胜利兑现了‘争一’的誓言。黄平县体育中心主任吴宏介绍说,作为东道主,我们充分发挥主场优势,不仅实现所有项目全覆盖参赛,更以扎实的组织工作、严密的安全保障,确保赛事全程平稳有序,圆满完成了此次办赛与参赛的双重任务。
凯里市代表团表现出色,共派出935人的团队参加33个大项99个小项的比赛,斩获90枚金牌。凯里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宗辉告诉记者:“其中龙舟队包揽所有参赛项目金牌,共获15枚;群众组羽毛球代表队拿下全部6枚金牌,为凯里市代表团争金夺银作出了重要贡献。”
榕江县代表团8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9个大项的比赛,奖牌数位列全州第三。榕江县体育训练中心工作人员李光中表示:“体操与攀岩是我们的核心优势项目,队员们在赛场上稳扎稳打,顺利将预期的金牌全部拿下。在非优势项目中,运动员也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拼搏,为代表团增添了宝贵的奖牌。”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放异彩。8月9日至10日,首次纳入州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民族表演项目在黄平县体育馆精彩上演。16支参赛队伍带来的综合类与技巧类表演,让观众领略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江县代表队的《岜沙斗牛》以18.12分摘得综合类桂冠,生动展现了苗族古老的农耕文明。押加、射弩、独竹漂、民族健身操、民族摔跤等传统项目也吸引了众多选手参与。
山地自行车赛作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的典范,于7月31日在黄平县开赛。群众组赛道全程13.6公里,累计爬升520米,极大考验选手的体能和耐力。凯里市选手龙秀辉、麻江县选手李光琴分获群众组男女青年组冠军。竞技组4.6公里的越野赛道布满挑战,共产生31枚奖牌。
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国祥说:“本届运动会创新采用‘竞技体育+民族体育+群众体育’三组并行模式,亮点纷呈。赛事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无论是竞赛项目数量,还是整体办赛规模,都远超以往各届州运会。”
据介绍,本届赛事全面涵盖足球、排球、篮球“三大球”,并积极围绕中国足球的振兴计划,特别将青少年组别纳入足球比赛的板块中,推动足球项目的普及和提升。此外,赛事还着力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增设中年足球赛、中年篮球赛等群众赛事,让不同年龄段的体育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更引入我州特色项目滑翔伞,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赛事内容,更让州运会充满独特魅力与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