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红心蜜果缀枝头 满园甜香飘省外
绿果垂枝迎丰收,丹瓤溢蜜醉秋风。时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镇四季村的红心猕猴桃迎来采收旺季。翠绿藤蔓间,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如同一盏盏“绿灯笼”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工人们穿梭其间,指尖轻捏果实,顺时针一转,一个个熟果便稳稳落入背篓。这些果子经分拣、装筐、称重后,将搭乘货车奔向省外市场,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甜蜜滋味”。
“今天陕西客商直接开大货车来,一次就要2万斤,我特意雇了10多人来帮忙采收,装满车就出发!”基地主人朱顺权一边麻利地摘果,一边笑着介绍。他种植的30多亩红心猕猴桃,一个月前就陆续成熟上市。采收前期主要以游客入园采摘、零散销售为主。如今正值采收旺季,订单纷至沓来。既有合作多年的老客户提前锁定货源,也有像陕西客商史燕锋这样的新客户慕名而来。
“我是湖南朋友推荐来的,现场看了果子、尝了口感,特别满意,这一次就买了2万斤!”史燕锋蹲在分拣区,仔细挑选果实,“这果子品质过硬,运回去肯定能卖个好价,下次还来批量收购!”
2015年,还在经营砖厂的朱顺权偶然结识湖南凤凰的猕猴桃种植户,了解到红心猕猴桃不仅抗病能力强、口感细腻清甜、维生素C含量高且市场销路广 ,还能签订“订单收购+全程技术指导”协议,彻底打消“种得出来、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当场,他就动了转行的心思。回村后,朱顺权干脆关掉砖厂,流转30多亩土地,把从湖南学到的种植技术“搬”回了家。
“种水果不能图快,要守得住品质,才能走得长远。”这些年,朱顺权始终坚守初心,坚持生态管护,采用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等方式,确保果实绿色生态安全。同时,他引入现代管理思维,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逐步构建稳定销售网络,实现批发与零售“双线开花”。“基地年均产果3万余斤,总产值超10万元。”他坦言,果园现已成为村民“家门口务工点”,每年吸纳300余人次就近务工,增收3万多元。
一颗小小的红心猕猴桃,不仅让朱顺权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更让凯本镇的“甜蜜产业”从四季村“辐射”全镇。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引领下,如今,全镇特色水果种植“多点开花”。共发展红心猕猴桃150余亩、脆红李1600余亩、蜂糖李300余亩、八月瓜100亩、西瓜300余亩,各类果园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全年带动8000余人次务工,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小果子”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杠杆” 。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品牌打造和电商销售,让更多本地水果走出贵州、走向全国。”凯本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方向,深耕绿色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各类精品水果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升级,让乡村振兴的“甜蜜故事”越写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