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带娃难”?黔东南“希望工程”守护儿童“快乐暑光”

2025-08-27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群山环抱的黔东南州,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中,正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今年暑期,黔东南州30余个“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点(以下简称“项目点”)全面开展,为社区少年儿童搭建起有人陪伴、有所学、有所乐的成长空间,切实解决了搬迁家庭子女“看护难”的问题。

  8月23日清晨,三穗县彩虹社区活动室外,孩子们像小鸟般雀跃等候。5岁的苗族小朋友万齐平身着盛装,牵着姐姐的手来参加绘画活动。“这里是我的家,下雨了也要打伞来,因为想和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小女孩吴安娜说,这份单纯的期待,成为志愿者们坚持的动力。

  在凯里市白午街道,志愿者们用“提质增效包”里的教具设计出趣味课程;在三穗县塘边小区,针对留守儿童占比高的现状,项目点解决了老人带娃的“三难”问题;三穗县文笔街道则通过“购买服务+志愿服务”方式,开展“暖心行动”志愿服务,为易搬小区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个个集作业辅导、团体游戏和安全教育为一体的公益性场所。

  这个暑期,项目点已成为孩子们暑期最期盼的“家”。

  面对暑期强降雨频发与溺水事故高发风险,最让人牵挂的安全问题也有了创新解法。黔东南州30余个陪伴行动项目点迅速响应,每周末开展包含13类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首批覆盖了易扶社区400余名少年儿童,并持续推进。

  00后志愿者文雪莉在凯里市上马石社区服务时,将安全知识融入趣味活动,孩子们踊跃参与,防溺水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变成了“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课。8岁的杨佳艳已经能流利说出自救要领:“要放松身体浮起来,大声呼救,不去陌生水塘。”

  各项目点还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活动中。

  在黎平县,一场为期一个月的“2025年暑期青少年侗族大歌公益培训班”在易地搬迁社区的教室里举办,让少年在歌声中触摸“非遗”温度。在施秉县,杨柳塘镇团委邀请当地的刻道文化传承人定期开展刻道、芦笙、板凳舞等苗族特色文化公益课程。

  这个夏天,大山里的陪伴不再奢侈。推开那扇门,有绘画老师指导画画,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授技巧,有志愿者辅导作业……当暑假接近尾声,这些温暖瞬间将化作成长路上最亮的光。门里门外,两个世界;推开门,便是童年应有的模样。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