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农文旅融合“焕新” 乡村研学游“出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贵州省施秉县白垛乡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优势、红色文化资源、农耕文化等,以“农文旅+研学”为支点,撬动农文旅发展,使广袤乡村成为红色传承、农耕体验、文化寻根的理想之地,走出“以文塑旅、以旅促农、农文旅共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红色文化引领,构建沉浸学习活场景。白垛乡以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实践体验”研学模式。通过修复遗址遗迹、修建“白垛印象”村史馆、挖掘红色史实、培养专业讲解员等,构建“重走长征路”“吃忆苦思甜饭”“军事拓展研学训练”等沉浸式课程。2025年暑期,“‘你好·多彩乡村’研学营”吸引北京、湖北等地游客50余人次参与,实现经济收益超10万元。中投公司派驻白垛村第一书记董帅牵头设计的“红色文化+农耕文明+非遗传承+自然探索”四位一体课程体系,让研学从“单向灌输”转向“深度体验”,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农耕体验深化,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以“农耕文明传承”为纽带,打造集教育、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通过有机肥制作、稻田捉鱼、水果采摘等亲子活动,构建“耕读传家”的现代实践场景。研学团队可参与无人机田埂体验、归耕亭水墨写生、传统农具操作等特色课程,在科技与传统碰撞中感知农耕智慧。同时,结合“云宿·黑冲”特色民宿项目,将“沉睡”农房改造为融合本土风格的研学基地,配套文化广场、观景台等设施,形成“住民宿、学农事、品乡味”的闭环体验。2025年黑冲片区已接待干部培训30余批次1670余人次,承办研学、旅游及各类活动团体、游客等392批次2.37万人次。
非遗研学融合,点燃文化传承新火炬。立足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优势,白垛乡创新打造“非遗+研学”特色模式。通过“非遗香囊DIY”“非遗泥哨DIY”“蜡染DIY”等课程,将苗侗刺绣技艺转化为沉浸式教学场景,让非遗技艺走向实践课堂。同步开发喀斯特地质科考、生态步道植物探索等户外课程,构建“文化体验-自然观察-科学探究”三位一体研学体系。非遗活化与生态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让千年技艺在青少年手中重现生机,并通过“游学相长”模式培育生态保护意识,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共生、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特色研学之路。2025年暑期来,接待研学青少年近70人次,进行喀斯特地质科考及植物探索3场次。
白垛乡紧扣“农文旅深度融合”要求,以“农文旅+研学”为纽带,转化生态与文化资源。既让青少年沉浸式传承文化,也助村民在产业融合中增收,实现“文化有传承、产业有活力”的良性循环。下一步白垛乡将优化研学课程、深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擦亮“红色黑冲・世遗白垛”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白垛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