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探索“职普融通”赋能学生多元发展
职普融通是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全面育人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自2024年以来,贵州省岑巩县紧紧抓住全省“职普融通”试点校建设的契机,积极申办综合高中,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发展路径互通、培养成果互认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双向赋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了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新学期伊始,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汽修班的学生们迎来第一堂实训课,大家六人一组,围坐在摆放着各类维修工具的课桌前。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同学们开始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汽车发动机拆卸实践操作。
这堂课上,大多数是从高一年级升上来的中职班学生,同时也有几名学生是经过一年融通班学习后、自主选择来到中职班,更加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
“经过融通班一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汽车构造特别感兴趣,所以高二就选择了中职汽修班。”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中职班学生庄民飞说,现在,既能学习文化课打基础,又有充足的实训机会,这种学习模式很喜欢,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新能源汽车工程师。
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于2024年申办综合高中,是贵州省四所兼具普高与职教资质的综合高中试点校之一。2025年与岑巩县第二中学合并办学,以开展“职普融通”试点校为契机,积极创新探索融通路径,在高一年级设置融通班,经融通考试,按中职学籍生30%比例转入普高班并转换学籍。此举打破了“非普即职”局限,有力推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贯通。
“我们学校推行职普融通,通过学籍融通、课程融通和师资融通‘三融’工作,让学生在普高与中职间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实现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双向发展,拓宽学生升学、就业路径。”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校长罗成翰介绍。
该校现有3栋教学楼、1栋实训楼及56间专业实训室,在校生3600余人,在编教职工240名,其中专任教师23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3%。
依托中职资源优势,学校构建了“13+6+N”融通班课程体系:以普高13门基础课程为核心,增设数控、幼儿保育等6门专业技能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13+N”课程组合,既推动普高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又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推行分类培养模式,文化课和职业技能并重,普高学生可以选修中职课程,中职学生也可以加强文化课学习。”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教师周倩说,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选择的是‘普高+职教’的双轨学习路线,既能学习文化课,又能接触专业技能,这对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有了更多的方向。”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普高班学生吴欣怡说。
以职普融通为引擎,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025年高考,该校普高班上线人数达316人,创历史新高。中职班在学业水平考试与分类招生考试中表现也十分优异,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3名学生通过招生考试被省内高职院校录取。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综合高中改革,致力于打造贵州省职普融通示范校,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罗成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