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研学热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一改往日静谧,共接待了四批研学团队以及十余组散客家庭,总人数超过两百人——这个小山村,正成为一些城市家庭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研学热土”。
“我和先鹏一直从7月初忙到8月底,客人比去年多了很多。”杨胜明告诉记者,他和吴先鹏都是2018年返乡创业的,最开始是做茶,结识了许多年轻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欢脚尧,于是在2023年底发起了脚尧村青年联合创业行动,邀请他们成为脚尧的新村民,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来自成都的新村民王敏不仅帮助策划了研学路线和内容,还带来了“老种子漂流记”研学团队。该团队在六天五晚的时间里,深入农户家中,收集了19个品种的老种子,包括长白菜、矮白菜、朝天椒、黄瓜和白芝麻等,并完成了种子的分类、容器制作、物候表绘制以及种子画创作,并亲手布置了一座“老种子博物馆”。
昆虫主题独立营同样吸引人,孩子们在这里认识昆虫、制作标本,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不仅如此,孩子们在这座海拔超过1300米的云端村庄里,一起采茶制茶、下田摸鱼、徒步山野、识别苗药、夜探自然,七岁到十岁的城里娃,真正实现了“在自然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天津的柴女士和儿子“胖胖”原本只计划短暂停留,却因“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而毅然退票,多住了两天。柴女士在茶山上的民宿品茶赏景,儿子胖胖则跟着杨胜明采茶、捉鱼、抓昆虫,俨然成了一个村里娃,孩子甚至认真地向妈妈提出:“明年暑假还要来。”
脚尧村并不大,但它的魅力恰恰在于小而全、朴而真。村子里没有Wi-Fi的“不便”,反而成了亲子间真实相处的契机;简单的农家饭菜,却让孩子说出“每天都吃得饱饱”的满足。家长王琪蕾表示,儿子在这里突破了怕虫、怕脏的心理障碍,让她感到很惊喜。“这是用语言教不会的,只有在自然中体验才能获得。”
这个夏天,脚尧村用最天然的课堂、最朴素的热情,打动了每一个到来的家庭。孩子们学会了扎根土地,家长学会了放松与信任,村庄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杨胜明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和扩展老种子博物馆内容,增加植物生长过程的图文展示,让更多孩子直观感受生命的全周期。“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村里的建设中来,一起增加更多有趣的研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