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云上“出海”圈粉!丹寨非遗周青年“破壁”探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的“新密码”
“非常高兴在美丽的丹寨与大家同聚一堂,开启非遗传承的对话之旅……”
9月18日上午,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青年交流营活动现场,当北京大学的邓丽丽开场白刚落,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视频创作者便响起了阵阵热烈掌声。大家聚焦“非遗出海”主题,共同探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的“新密码”。
第一组讨论从“热爱”聊到“使命”,美食博主江寻千表示拍视频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是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责任。视频博主刘玉紧接着补充,创作中“守正”是守住非遗的文化根脉,“创新”则是用年轻人喜欢的镜头语言呈现。文化博主国翠儿则认为用科技赋能非遗,必将吸引更多外国友人前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组讨论结束,紧接着第二组关于“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交流便无缝衔接。创作达人雁鸿认为,结合现在年轻人喜欢的点,应将传统非遗与二次元作融合。创作达人郎佳子彧则表示,做非遗盲盒开箱视频,外国网友隔着屏幕都会惊叹中国手艺的神奇。微博平台代表薄红恺认为,用现代美学包装传统工艺,发布视频时需带相关话题,这也是打通传播壁垒的“钥匙”。
第三组的讨论把焦点放在了“声音与表演类非遗”上。方浩然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口技”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坦言曾困扰别人认为他的“口技”是配音,直到尝试用短视频或者现场直播还原各影视经典片段后赢得各国网友点赞才赢得认可;陕北民歌手任霞则分享了传唱陕北民歌的经验,她说把陕北民歌与流行乐结合,传播到海外,这也是用非遗讲故事的力量。
而第四组关于“非遗变潮流”的探讨,更是让现场氛围达到高潮。抬头看风景NONO表示,用非遗元素设计的衣服等产品深受外国博主喜欢,这也是时尚符号。哔哩哔哩平台代表则表示,当非遗走进日常生活,不仅能吸引年轻人,更能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鲜活与包容。
这场持续一个上午的交流营,没有冗长的报告,只有实打实的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青年人们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证明,非遗“出海”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藏在每一次用心的创作、每一次大胆的尝试里,只要将个人镜头下的“小美好”用心诉说与呈现,中国非遗的“潮流”必将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