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五好非遗大集展风采 “好用”文创热度高
连日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五好非遗大集”备受瞩目,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带来了剪纸、织染、竹编、泥塑、陶瓷等众多传统技艺,匠心独运的非遗作品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向广大游客呈现了一场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的精彩对话。
走进热闹非凡的非遗大集,海南黎族织染展区内陈列着精美绝伦的黎锦制品,传承人一边向过往游客娓娓道来黎锦背后的文化渊源与民族记忆,一边现场演示织绣技艺,令观众沉浸于民族手工艺的魅力之中。相邻的草木染展区则呈现了以天然植物为染料制成的各色布料与创意成品,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又贴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与实用需求,深受广大游客青睐。
武汉游客徐青说:“我喜欢我们国家这种传统的非遗工艺,比方说草木织染、蜡染、刺绣,我都很喜欢。这个集市上集众家之长,品种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觉得不虚此行。”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慧莉说:“我想让大家把传统的手工艺带在身边,融入生活。贵州这边的蜡染,也是我一直想学习的,如果能和蜡染结合的话,我觉得更能符合年轻人的市场,所以我想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去探索它。”
在思南土家族剪纸展台上,非遗传承人手持剪刀,纸张在他们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众人眼前,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惊叹。在余庆泥塑展台前,游客一边欣赏着精美的泥塑作品,一边聆听艺人讲解泥塑的历史和制作技巧,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客蒋冬霞说:“今天来看觉得他们这个泥塑挺好的,有小摆件、小花盆,都挺实用的,可以当摆件、当花瓶插花,也不占空间。”
余庆泥塑代表性传承人黄真辉说:“我们带来的特色文化产品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也销售了一部分产品。各行各业的非遗都是取长补短,他们有他们的特色,我们有我们的特色,非遗周的举办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贵州有这么多的非遗产品。”
思南土家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再臣说:“来到丹寨以后,我也是跟全国各地来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对我们未来的非遗产业发展、传承工作的开展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从展出到今天,有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我们的剪纸,特别是我们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
与此同时,道明竹编区域更是围满了游客。该区域的传承人虽是一位听障人士,却以一双巧手和专注的神情,将纤细的竹条精准地编织在茶具、杯器之上,巧妙地融合了传统竹编工艺与当代生活美学。不仅令围观游客赞叹不已,还吸引了其他非遗技艺与其合作。
从江游客金武说:“通过参观和了解这里有很多非遗的手工艺品与传统美食,特别是这个茶杯、茶具的竹编工艺,我本身很喜欢喝茶,喜欢茶具,加上是这个传统的手工艺品,就非常好。”
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刘罗琳父亲刘建文说:“参加非遗周我们的收获有两个,第一是景德镇准备和我们长期合作,还有就是得到这次全国各地的非遗专家和文旅部门对我们产品的认可,也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让我们的产品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五好非遗大集”集中展示了59项“好用”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它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技艺的平台,还让广大游客领略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精彩火花,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