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六堡村:600亩小米迎丰收 金色浪谷映畲乡

2025-09-26 黔东南新闻网 付善青 李莎 侯丽

  金秋时节,麻江县金竹街道六堡村的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沉甸甸的小米穗压弯了秸秆,村民们挎着竹篮、握着镰刀,在田埂间穿梭采收,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

  今年,六堡村通过优化品种、强化技术、升级设备,让小米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黄金产业”,绘就出一幅“稻粟满仓、百姓安康”的乡村振兴图景。

  麻江县金竹街道六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通前一边盘算着今年的收成一边说:“我们六堡村今年种植小米大概在600余亩,每亩产值是在三千块钱到四千块钱左右。”

  此外,为打通小米销售“最后一公里”,村里早早对接贵阳、都匀等地客商,建立稳定收购渠道,从田间采收的小米无需村民费心外销,便能通过固定渠道走向市场,让村民的“粮袋子”稳稳变成“钱袋子”。

  产业要发展,品种是关键。六堡村此前种植的小米多为村民自留品种,产量和口感均有提升空间。去年,村里经过多方考察,从施秉县引进“黔谷1号”小米品种,试种后成效显著。

  “引进的黔谷1号小米种,比我们自己农户自己家种的每亩多产100斤左右,(这个)品种口感特别好,也比较糯,特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麻江县金竹街道六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通前介绍。

  优质品种不仅提高了产量,更提升了小米的市场竞争力,为产业扩种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村里已规划明年将小米种植规模扩大至800余亩,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农户自愿参与的模式,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麻江县金竹街道六堡村种植户李玉洲笑着说:“我种小米有三四年了,以前技术不大好,种的产量都不高,收入也有限,经过改进种植方法,今年我家栽了5亩,卖大概3万块钱左右,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近年来,六堡村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会、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免费向村民发放小米种子等,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种植技能,为小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稳健。

  从田间采收回来的小米经过晾晒后,还需经过脱壳加工才能走向市场。此前,村里引进的小米脱壳机存在出粉多、小米颜色不够美观等问题,影响产品品相。

  麻江县金竹街道六堡村合作社负责人李永学介绍:“今年我们决定重新引进一台小米脱壳机,因为大型脱壳机出米率高,颜色好,质量高,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新设备不仅解决了小米加工的“痛点”,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大家的加工成本。截至目前,脱壳机已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万余元。今年,全村小米产业收入预计突破200万元,成功实现“服务村民”与“壮大集体”的双赢局面。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