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仁里:杨卓林的七彩古稻梦
榕江县仁里水族乡太元村七彩古稻加工坊传来“沙沙沙……”的声音,碾米机正在加工七彩古稻稻谷米,一粒粒紫色的米粒从碾米机里落入袋子里,太元村村民杨卓林一家人正在旁边称重、打包七彩古稻“新米”,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
种植和销售这些七彩古稻的人正是太元村村民杨卓林。杨卓林是榕江县仁里乡太元村人,从小就跟着父辈在田间地头耕种,长大后迫于生计外出务工,2008年返乡后看到乡亲们纷纷放弃种植传统水稻,为找回心中的“乡味”,他毅然决定留在村里,而在老种子的保护与传承道路上一走就是数年。“刚开始也没有意识到七彩古稻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做,主要是出于一种对老种子保护的情怀。我又是一名党员,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件事 。”杨卓林说道。
2010年杨卓林成立榕江县太元村原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任法人。2016年杨卓林在“今日头条”发布七彩古稻视频被网友关注,开启线上订单。2018年成立榕江县锦稻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总经理,命名自己的稻子为“七彩古稻”,发展七彩古稻,开发农耕文化,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让田园变成旅游体验区,让彩稻变得有“味稻”,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他种植七彩古稻的规模逐渐扩大。2020年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推动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受益。与广州乐田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除了带动周边村寨,还覆盖到平永、平江、崇义、寨蒿、朗洞、平阳等乡镇。每斤稻子4元,每亩增收2000元。2022年至2024年,种植七彩古稻收益达113.6万元。2021年,在县、乡的帮助下,通过农业农村部贵阳分检植物中心对七彩古稻种子进行基因检测,录入国家植物种子基因库比对,经对比后发现,国家植物种子基因库没有七彩古稻种子的基因,七彩古稻种子成功录入国家植物种子基因库。
“2016年开始,我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发布七彩古稻视频,网友通过我的视频和直播间了解七彩古稻的故事,再下单,基本会反复采购;还有些网友看到我们太元村的美景,不远千里过来体验农耕文化,今年的国庆接待了7家外地游客进行亲子研学哩。”杨卓林乐呵呵地说道。近年来,依托太元村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七彩古稻+研学”的模式,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深受游客的喜爱。
七彩古稻种植基地四面环山,植被茂密,空气质量优良,海拔适宜七彩古稻种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杨卓林不断探索七彩古稻的发展路子。为了延长七彩古稻的产业链和效益链,对七彩古稻进行真空包装。此外,太元村建设了七彩古稻成品展览馆。近三年,随着“村超”出圈和持续火爆,推出村超七彩古稻礼盒、七彩古稻粽子和七彩古稻酒等七彩古稻产品,进一步提高销量。“今年的七彩古稻粽子,供不应求”杨卓林说道,全家齐上阵包粽子、煮粽子、真空包装和发货,忙碌不停。闲暇之余,杨卓林还会直播七彩古稻和太元村的美景。
“这些七彩古稻种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杨卓林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守护和发展这些古稻种子。据悉,七彩古稻在仁里水族乡种植面积200亩,七彩古稻米市场价32元/公斤,线上和线下均可下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造品牌,带动附近村民种植七彩古稻。同时研制多元化七彩古稻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