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零售额“十四五”年均增速31.4%——黔东南抓好电商产业活跃数字经济

2025-11-1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深秋时节,黔东南的山间弥漫着各种山珍醇香。

  在“村姑阿香”的抖音直播间里,侗族姑娘张国丹正热情地介绍着黎平高山的果冻橙和柚子:“这些都是自然成熟的,口感特别好!”上个月,她的直播间刚卖出50万元的农特产品,这个月又上新产品。

  五年前,张国丹还只是名拍短视频的普通村民。张国丹回忆:“一条自制辣椒酱的视频意外走红后,很多人留言让我上链接。”从此,她拿起手机,从拍摄者变成带货主播,成为黔东南“新农人”的代表。

  侗族姑娘张国丹的电商之路始于一次意外走红,而她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当地电商产业的发展脉络。近年来,黔东南州将“三新农”模式(新农人、新农活、新农资)纳入深化改革重点,建立专项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培训、资源对接和市场运营,推动传统农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在政策支持下,“村姑阿香”账号获得了专业团队的选品指导、物流优化和流量扶持。她的年销售额从2021年的数百万元,增长到今年的2000万元。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这场变革带动黔东南州“十四五”期间网络零售额实现年均31.4%的高速增长,五年总额预计达291.46亿元。

  当地电商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村BA”“村超”“村T”等爆款IP成为流量入口,赛事期间,台江、榕江等地迅速开设线上专卖店,将观众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

  目前,黔东南已构建起矩阵式电商生态。全州在第三方平台注册网店1.52万个,自建平台和小程序180个。丹寨、榕江、黎平等地的电商直播基地成为产业集聚区,榕江县推动的“乡乡有直播服务中心、村村有直播团队”体系,让电商服务直达基层。

  “我们正在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杨文平表示。在“苗侗山珍”品牌孵化中心,统一标准的农产品经过严格筛选后,直供全州直播团队。这个集选品、培训、电商、包装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预计全面运营后年对接额超3000万元,带动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6000元。

  如今,在品牌孵化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正用心推介家乡特产;镜头之外,运营团队忙碌地筹备着下一场电商活动,持续书写着山区数字经济的新注脚。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