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大利侗寨借助“村超”引流发展旅游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10月3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大利村的鼓楼前,全村309户村民聚集在里喜领摆渡车项目分红。
摆渡车项目从今年五一节启动,大利村以“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村民”入股运营方式,仅6个月,分红资金达45.9万元,分红现场按入股比例发放到村民手中,金额从500元到数2000元不等,村民手中拿着红利现金,脸上满是笑容。
大利有600多年历史的侗族古村落,是“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和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寨内清代石板古道、侗族四合院、风雨桥、古晾禾谷仓等古建筑错落有致,还三叠飞瀑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一步一景”的美丽乡村画卷。为破解游客出入不便的难题,助力乡村旅游提质,该村于今年5月以村民筹资入股的方式推出摆渡车服务,初期投入3辆摆渡车运营,国庆期间根据客流增长新增2辆,目前5辆摆渡车已成为景区便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分红现场,村民杨通孝拿着2000多元分红款高兴地说:“摆渡车让我们在家就能尝到了旅游发展的甜头。”
自2023年5月“贵州村超”赛事火爆出圈以来,榕江县依托“村超”IP赋能,依托“体育+文旅”模式,将“村超”流量引入旅游村寨,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据大利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希介绍:2023年5月以前,村里仅有12家民宿,截止2025年10月,民宿增加到了56家,床位增长到500余张。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态,该村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民宿经营、餐饮服务以及侗族刺绣、纺织工艺产品、非遗蓝染等文创系列老手艺产品,助力村民家门囗增收。该村侗族妇女杨正仙,借助“贵州村超”引流,在寨中的鼓楼边开办“斗萨纺织刺绣工艺工坊”生产非遗文创系列手工艺产品,并将文创产品订单分发给其他妇女生产,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等地,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她收入达13万余元。
据悉,自村超火爆以来,栽麻镇大利村通过民宿、旅拍、餐饮、民族文化、研学等文旅产业带动,综合经济收益达16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