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特色金秋“果”映红振兴路
“果子又香又甜,边摘边拍抖音,特有意思。”11月12日,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乡“九月黄”种植基地里,游客佘慧兰和朋友提着满篮果实,津津乐道。
放眼果园,金黄色的“九月黄”缀满枝头,数名游客手持剪刀穿梭其间,有的拍照记录,有的交流采摘心得,一派丰收热闹的景象。
“九月黄”因农历九月成熟、果皮金黄得名,肾形的果实里,嫩黄果肉汁水充沛,既是风味独特的水果,也是药食同源的佳品。
“目前三十亩挂果面积里,除了‘九月黄’还有‘八月瓜’,今年预计产量达两万斤。”据基地负责人张国群介绍,该基地采用“线上电商+线下采摘”方式销售,深受客商青睐,“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人来采购,还有黎平、靖州等周边县的。”
丰收喜悦不仅萦绕在隆里乡的果园,还在彦洞乡的锥栗加工厂里。
同日,该厂2025年锥栗采收劳务工资集中发放仪式同步开展;分红现场,村民们个个攥着丰收红包笑逐颜开。
“领了21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真好。”黄门村村民龙先香攥着刚到手的劳务工资难掩激动,“希望我们彦洞的锥栗产业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跟着沾光。”
“对滴。这五年我都没出去打工,光在基地和厂里长期做工都有稳定工资,还能顾上农活,比打工强多了。”一旁,村民王庚照一边清点工资一边补充道。
彦洞乡有着悠久的锥栗种植史,但曾因缺技术难换好收益。2019年,乡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试种;2021年锦屏县美栗侗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如今,全乡1376农户种植锥栗超1亩,32户种植20亩以上,累计种植面积6833亩。今年锥栗采收季,高峰期日用工超百人,公司仅采收环节就发放劳务工资17万元,至今已累计支付劳务工资360万余元,带动1000余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创收。
在锦屏县,金秋的特色果业的丰收故事还在续写。
茅坪镇三红蜜柚种植基地里,圆滚滚的柚子挂满枝头,村民们采摘、分拣、打包的身影随处可见。
“以前家门口找不到稳定活,现在在柚园上班,每天能挣120元,还能学到种果技术,很好。”正在为蜜柚套袋的移民群众王月仙说。
“这片果园,是依托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打造的增收阵地。”据锦屏县生态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局结合茅坪镇气候土壤优势,将三红蜜柚定为特色产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三端发力。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后扶资金33.45万元,平整土地120余亩,免费发放种苗6000余株、肥料1.7吨,还联合农业部门开展修剪、病虫害防控等培训,让不少“门外汉”成了“管护能手”。目前,300亩蜜柚基地2025年总产量突破15万斤,产值超50万元,带动40余名移民稳定就业。
从隆里乡的“九月黄”到彦洞乡的“美栗侗人”,再到茅坪镇的“三红蜜柚”,锦屏县以特色果业为纽带,串起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无论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新,还是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精准落地,都让“小果子”成了“大产业”,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鼓起了群众腰包,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