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慢烤,剑河入冬的第一波腊味抢“鲜”上市
初冬时节,走进贵州省剑河县磻溪镇本地花香猪食品加工厂,一股浓郁的腊香扑鼻而来。烤房里,火夫正忙着添加柴火;圈舍中,工人们正忙着给香猪喂食,基地里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清晨,山沟中的农家烤房早已炊烟袅袅。虽然从小就耳闻目睹老一辈烤腊肉,但一上架就是几千斤,有着多年烘烤经验的老师傅欧阳克波也不敢掉以轻心。火候是腊肉的生命!添加柴火、腾挪烘烤位置、查看烘干情况,从早到晚守在烤房里的欧阳克波整日忙个不停。腊肉烘烤看似简单,实则窍门不少。“硬材穿透力强,烤出的腊肉颜色好看。关键是温度,进入烤房后要控制好,高了肉会柴、会烤熟;低了则容易变质。”欧阳克波说,烘烤腊肉的温度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口感和品质。
好柴火、好工序,还要有好食材。欧阳克波烤房里上架的腊肉,均来自本地养殖的花香猪。从外观上看,香猪的肥肉虽厚了些,但做腊肉恰如其分,肥而不腻。入冬的第一批腊肉还未下炕,就被顾客预订一空。“我们的腊肉还有一个多星期才下炕,目前订单已排满,接下来要赶工生产第二批,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欣喜之余,欧阳克波也道出对顾客的歉意。
据欧阳克波介绍,第一批烘烤的腊肉仅两千余斤,该批下炕后还将继续批量烘烤。随着小雪节气临近,柴火慢烤的地道腊味,将源源不断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延链、补链,烘烤腊肉是近年来剑河县本地花香猪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秋凤顺应顾客需求新增的产业。凭借执着的信念和扎实的养殖技术,张秋凤硬是把山沟沟里的一个养殖场,发展成为一家小有名气的养殖公司。“基地平时稳岗就业的员工有二十多人,到年底生产加工旺季时,能达到四十多人。”张秋凤说道。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张秋凤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作为省级劳动模范践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年初我们发放给老百姓的香猪,现在已经长大到了出栏时间,我们会上门回收、统一加工,帮他们解决销售难题,助力农户增收增效。”张秋凤说。通过“公司+党支部+农户+购销+技术”的模式,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极大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抢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惠农利农政策机遇,磻溪镇立足区域资源和技术优势,持续落实强农惠农措施,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磻溪镇党委副书记胡中乾表示,镇里正集中资源打造花香猪、中药材、蛋鸡等特色产业,“通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经济保障和持续发展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