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牵手”温泉旅游 剑河探索融合发展“特色方”

2025-11-2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清晨,剑河县温泉谷中雾气氤氲,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苗草药材清香。在温泉康养中心的理疗室内,县民族中医院的医师一边将一包精心配好的苗药浴包放入温泉池中,一边为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先生讲解其中的功效。“这不仅是泡温泉,更像是一次‘被温暖包裹的药疗’,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感觉很特别!”陈先生赞叹道。

  这正是剑河县以民族医药资源为核心,以旅游场景为载体,推动“旅医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通过创新的“院+企”合作模式,县民族中医院与仰阿莎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将执业点直接开进了温泉景区,目前已派遣15名工作人员到合作点开展工作,他们让游客在山水之间,就能享受到专业的中医推拿、康养咨询和特色理疗服务。截至目前,该服务点已接待300余人次,昔日单一的旅游体验,正升级为一场身心的深度滋养。

  产业链上“药香”飘,民生增收“底色”足。在这条“旅医融合”链条的上游,是漫山遍野的“绿色财富”。位于久仰镇的中药材基地,药农李大姐和乡亲们正忙着管护郁郁葱葱的钩藤。“以前守着青山找钱赚,现在这满山的钩藤就是‘绿色银行’。”她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笑容灿烂地说道。目前,全县初步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全产业链,16.45万亩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已培育65家规模经营主体,直接带动了4200余名像李大姐一样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而在山下的工业园区里,11家医药企业让这些道地药材“身价倍增”,转化为中药配方颗粒、药食同源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特色产品“巧思”多,文化传承“活力”旺。产品的创新为“旅医融合”注入了鲜明特色。据了解,剑河县民族中医院研发的中药代茶饮品系列已推出8款产品,其中补气养血饮、清嗓润肺止咳茶等5款已投放市场,成为游客可随身携带的“剑河健康味道”。该院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抿延酒”已实现碧玉、墨玉两个系列的量化生产。此外,中药香囊、艾草锤、中药手串等文创产品,将中药材“驱蚊防疫”“养生保健”的实用功效与苗侗民族特色设计相融合,既保留了传统医药价值,又兼具文化审美与实用功能,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特色旅游商品。

  人才的支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依托黔东南州苗侗民族医药考核认定制度,剑河县累计有38名民族医通过考核并取得执业证书。民族医药的文化传承与推广也初显成效——县民族中医院在近期举办的省、州级药膳技能大赛中,其研发的“玉盏菌鲜承凤露”获评黔东南州十大“康养药膳”,“石斛淡竹清心饮”获评十大“康养药饮”,有效提升了民族医药的公众认知度和吸引力。

  从一池融合药香的温泉,到一片带动增收的药材,再到一款款精巧实用的产品,剑河县正将民族医药的“根”与旅游产业的“干”紧密交织,绘就了一幅“旅医融合”、惠民增收的生机画卷。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