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甘溪

2022-11-14 黔东南新闻网 金可文 陈光昌 王槐雪

  

  甘溪,以中国侗家武术著称,以“略板略”侗歌醉人,以峡谷飞瀑猎奇,以古老木屋归真。走进甘溪,就像是走进了返璞归真的静谧世界,一切烦恼都抛到了脑后。

  一个周六,应朋友之邀,去甘溪度假。甘溪位于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距县城18公里。

  早上,穿过飞檐翘翅、白檐青瓦、悬挂中国功夫村庄牌匾的寨门,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神秘的古老侗寨。甘溪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陆、陈、陶、杨、袁、宋等六姓人家近百栋木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木楼青瓦,炊烟袅袅,让人感到温馨安逸。寨中路径曲折,鹅卵石铺就;石墙石块砌成,布满藤蔓;千年古泉,潺潺细流;寨边古树,横枝遮掩。好一幅绝美的水墨风景画。

  中午,进入寨中,沿着小溪,穿过寨子,朝西慢行,路随溪走。一路上水流潺潺,溪壁和溪槽是数千年自然地质的结晶。溪流时而从光滑的岩石肚子下面调皮地穿过,时而躺在窄窄的石槽里缓缓吟唱,时而推着水车吱呀吱呀地玩耍,时而从供人行走的十来个跳岩中的间隙里跻身而过。我们放慢脚步,静听来自高山上的哗哗水声,那一声声仿佛撞击在心底的最软处,抚慰我满脑子的暗伤,洗涤我凡尘的忧愁。静些,再静些,灵魂终于找到了休憩的归宿。

  溪的尽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塘车瀑布。这个瀑布,高约8米,宽约7米。她没有江西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也没有黄河壶口瀑布的“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更没有贵州黄果树瀑布的水势浩大。塘车瀑布婉约得像一个未出阁的侗家姑娘。在阳光照射下,瀑布溅起的水花,形成了美丽的彩虹,那么绚烂,那么清澈,那么晶莹。龙王洞瀑布与塘车瀑布相隔约一公里。龙王洞瀑布一水三跌,涛声震天,气势磅礴,奔腾汹涌的气势是甘溪人民勇毅执着的象征。甘溪侗家人正是有了这种勇毅执着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顺势而为,自发捐资、捐木、出工,重新练起久违二十多年的“六家拳”,建起了极具侗家风情的瑰丽寨门,修起了倡导节俭风尚的合约食堂,立起了子孙后代忆苦思甜的乡愁记忆馆,种植了三百亩拉动旅游助民增收致富的功夫菊,古老的木屋也改建成了极具民族风情的民宿。甘溪人的执着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巨资打造甘溪侗寨。甘溪侗寨一举夺得了“中国功夫村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森林乡村”等响亮的名号,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学习侗家武术,观光旅游。村民从此告别贫困,吃上了旅游饭。

  傍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寨中的操场坪里,几十个侗家武师,身穿黑色练功服,腰系黑色练功带,脚穿黑色土布鞋,个个精神抖擞,站成方阵。拳师们先是操练侗家武术六家拳。六家拳是明朝时期陆、陶、陈、杨、袁、宋六姓长者模仿龙、蛇、虎、豹、鹰、猴等飞禽猛兽练成的看家绝技。拳到石崩,掌到竹裂,指戳砖穿,脚扫树断,爪到桩碎,拳法刚猛。拳师们抱拳行礼,猛地左脚分开踏地,嘿哈声吼起。童子拜佛静如岳,黑虎掏心拳带风,上格下搂重如铁,扫堂腿旋转如轮。观众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脚跟观看。几个外来的学生,模仿着挥拳踢腿。六家拳表演完,接着表演的是“洪门棍”。洪门棍从江西流传而来,传到甘溪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武师们舞起棍来,呼呼生风,闪、转、腾、挪,整齐划一,场面震撼。接下来表演的是口叼月牙镗,一壮汉把三十来斤重的月牙镗放在地上,叉开双腿,双臂伸展,俯下身子,张开嘴,咬住月牙镗的耳朵,缓慢叼起。观众都为那壮汉担心,生怕壮汉的牙齿受不了,磕坏了牙齿。壮汉叼起沉重的月牙镗,抓在手中,朝天一抛,又接到手里,又一抛,又接到手里,旋即左扫右挡。笨重的月牙镗不仅没有磕坏壮汉的牙齿,反而被壮汉玩得团团转,左扫右挡,前夺后撅,脸不红,气不喘,很有气势。顿时,全场掌声骤然响起,经久不息。引得看客争相拍照,惊叹连连:“好!好!好!”

  欣赏了几十人一起演练的侗家武术过后,在合约食堂(甘溪农家乐)饮着甘溪米酒,品着甘溪糊米鸡,喝着糊米鸡煮软的糊米汤,舒爽到了心底。我微醉着,打着饱嗝。咦,“远方贵客到甘溪略,招待不周望海涵略咦。”“略板略”天籁之音飘入耳际。细听,如高山流水;再听,如秋虫蝉鸣;侧耳倾听,如寂静的山谷画眉歌唱,悠远,寂寥。我又一次醉了,醉在侗家村姑悦耳动听的“略板略”歌声里。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