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莺,镶嵌在大山里的美丽畲寨

2024-01-08 黔东南新闻网 赵华甫 侯丽

  迎着冬日暖阳,我们驱车前往麻江县宣威镇岩莺村采风。

  在岩莺村委会,村干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岩莺村位于麻江县西南部,距宣威镇政府14公里。2024年行政村改革,由原来的岩头村、黄莺村合并而成,称为岩莺村。一条深山峡谷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岩头在山谷的北面,黄莺在山谷的南面,村委会在山谷里面。岩莺村,畲族东家话叫“拱嗡”,不知其意,估计是古代仫佬族的语言。全村有菜冲、摆早、岩头寨、白师寨、杉木冲、高枧槽、巫家寨、对门寨、猴坡、石榴滩、窝当寨、高寨、粽粑林、黄莺大寨、铜鼓冲、竹篮坡、甲树冲、大坪、老满冲、岩脚寨等20个自然寨636户人家,如一串串珍珠,撒落在山谷两边的台地、山湾之间,错落有致。寨子后面山上绿树掩映,怪石嶙峋,如轿子,如狮子,如将军;寨子前面层层梯田,小桥流水;寨子之间的山谷溪水淙淙,清澈见底。蜿蜒盘旋的通村公路将一个个寨子串联起来,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村面积25.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94亩(1亩=0.0667公顷),其中田1320亩,旱地1174亩,林地4200亩。有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小麦、大豆、红薯、柑橘、蔬菜等农产品。在乡村振兴中,该村正在谋划养猪、养牛、养羊、养鱼、林下养鸡和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

  岩莺村居住有畲、仫佬、汉、苗等民族,人口2597人,少数民族占90%以上,以畲族为主。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畲族粑槽舞、开路经、铜鼓、畲家歌等文化保护完好,文物古籍丰富。

  岩莺村的畲族粑槽舞跳法与县内六堡、隆昌、仙坝一带略有不同,与县内营山村寄秧、都匀义红村一带的相同,以铜鼓引领(也有用木鼓的),一般一人击鼓,四人冲粑槽。随着鼓点,四人手持木棒,边冲边舞。冲击时,木棒左右摆动,上下撞击,翻转舞动,动作灵活优美,令人叹为观止。岩莺村岩头寨今年80岁的吴光台老人,是畲族粑槽舞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由于精通粑槽舞,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村里或周边村寨只要有老人过世,他都被请去主持冲粑槽,现在仍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目前吴老已收徒30余人,畲族粑槽舞的传承后继有人。

  岩莺村还保存有一本无字畲族开路经的文本,用图画绘成。畲族开路经是流传于贵州畲族地区丧葬活动中用母语讲唱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有开天辟地、洪水滔天、兄妹制人烟、畲族源流、民族迁徙等,其内容也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对研究人类社会、民俗文化等有一定的意义。

  岩莺村现在还保存的铜鼓,就是著名的麻江型铜鼓,这种铜鼓的重要特征是体型扁矮,鼓壁较薄,发音效果好,为南方很多少数民族使用。村里就有一个寨子叫铜鼓冲。

  岩莺村的畲族群众喜爱唱歌,现在他们组成文艺队。村里的年轻人还开了一个叫“畲乡岩莺”的公众号,来传播畲族文化。

  在岩莺村,更让人称道的是他们独特的水上赛马活动。岩莺的寨子撒落在山谷之间,山高谷深,过去不通路,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喜欢养马来帮助人们劳动。每年正月农闲时间,他们就把马拉出来,到村里的黄金坝这个地方举行赛马活动。因为他们的赛道就在山谷里的河道,因此称为水上赛马。比赛时,只听裁判哨声一响,马儿如流星般飞驰着,河里的水花飞溅,如烟如雾如尘,场面震撼。黄金坝赛马从明清时期至1986年春节就蜚声州内外,曾有人称为“大山里的赛马越野锦标赛。”吸引都匀、三都、独山、凯里、福泉、贵定、丹寨、雷山等县市,以及麻江县各乡村的各族群众数万人前来观看……

  我们在岩莺村各村寨寻访,不知不觉,日落西山,寨子人家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热情好客的畲族同胞,盛情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