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娃绣着花 既赚钱又养家—— 剑河县推进苗族锡绣传承创新带动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2024-04-18 黔东南新闻网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春春 吴义环 吕铀

  苗族锡绣是贵州省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目前仅存于剑河县境内,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属绣。

image.png

  在一张提前准备好的绣有彩色暗花的土布上,将剪裁好的细锡丝条穿过土布,拉直、打勾、按压,一个扣锡过程便完成了。按照土布上的图案周而复始地扣锡,几个月后,一张闪闪发光的锡绣制品做好了,仿如那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

  “一件衣服需要这样的四张锡绣布缝在一起,而一张锡绣布一个绣娘就要绣几个月才能做好。”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绣娘王秀芳说。

  一件熠熠生辉的苗族锡绣衣服需要4个绣娘用大约一年的时间方能制作完成,锡的坚硬与绣的柔软相互融合,百转千回的图案跃然浮现,以金属锡的自然色为主色调,其间辅以黑、红、蓝、绿等色彩暗花,给人强烈的质感,尽显东方古朴大方之美。

image.png

  苗族锡绣主要分布在剑河县境内的南寨一带,当地的苗族少女婚前都会为自己绣制锡绣作为嫁妆。

  “如果你穿了一身最好的锡绣衣服,就代表你手艺特别好,也可以从这个方面说明你家很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龙女三九告诉记者。

  龙女三九8岁起开始跟着母亲学锡绣,50多年的锡绣技艺凝聚指尖。如今,龙女三九在剑河开办了一个锡绣工作室,随着锡绣知名度的越来越高,并逐步走向世界,她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image.png

  “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做锡绣。因为会做锡绣我也到了很多的地方,以前想坐飞机,只要能看到飞机都很开心,现在我坐飞机就像坐车一样的。我到了香港,那些大学生、专家都来找我,问我这个锡绣是怎么做的。”龙女三九高兴地与记者分享她的经历。

  锡绣的独特性使其频频登上国际时装舞台,聚光灯下,一件件做工精美的锡绣制品搭配上前卫潮流元素,非遗文化与现代时尚牵手,在舞台上大放光彩。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海彬从小受母亲影响,对锡绣技艺十分了解,他也把传承剑河苗族锡绣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image.png

  “传统的锡绣就只是绣在衣服和围腰上,因为绣工复杂,一件锡绣衣服都是上万元,一张锡绣片也要几千元,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喜欢,增加锡绣的流通性,肯定就要创新,就要改变它的设计。我们现在把锡绣用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改成西装、领带,或者改成包包、杯子,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价格也没有那么贵,他们才会穿戴,才会使用,这样锡绣才能传承。”杨海彬说。

  杨海彬对锡绣图案推陈出新,通过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喜爱的民族文创产品,并积极探索“非遗+电商”模式,推动产品搭上网络销售“直通车”,让锡绣工艺传得更远。

image.png

  近年来,剑河县下足了“绣花”功夫,把“锦绣计划”作为传承传统民族技艺、促进妇女发展增收的重要抓手,采取送训上门、外出学习观摩、订单式培训等方式,把非遗传承人请出来,通过“老带小,熟带新”,探索出剑河县妇女“背着娃、绣着花,既赚钱、又养家”的“居家灵活就业”发展模式。并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创办示范点的方式,带动全县民族刺绣产业持续发展。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