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文旅融合欣欣向“融”
贵州文旅以多元创新持续“出圈”,从榕江“村超”全民狂欢到台盘“村BA”草根对决,从“黄小西吃晚饭”烟火叙事到“姑妈篮球”文体赛事,再到大街小巷即兴开唱的贵阳路边音乐会,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的文旅新业态正以“接地气、原生态、有温度”的独特魅力,将民族风情与时代精神融合,成功刷屏全网。近年来,贵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多产业融合,打造文旅新质生产力,推进多彩贵州文旅融合欣欣向“融”。
贵州榕江“村超”比赛现场。
2023年5月13日以来,贵州榕江“村超”凭借绝妙的精彩进球、火热的现场氛围、精彩的民俗表演、地道的特色美食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持续火爆出圈,成为中国乡村“现象级”赛事。截至目前,“村超”现场已进行了超600场的文化节目展演,已逐步成为各国、各地文化交流、交融的平台。如今,云南、广东、四川、湖南等多个省市(区)已与贵州“村超”签署“村超”全国赛合作协议,已签署合作协议的城市正在陆陆续续开展比赛。
雷山县“姑妈篮球”比赛现场。
今年3月举办的黔东南州第二届“仰欧桑杯”姑妈篮球赛,以独特的比赛规则、浓郁的民族特色,打造了一场文体嘉年华,日均吸引万余现场观众,相关视频在各大直播平台创造了2300万次的播放量,全网浏览量高达31亿次。据统计,自当地姑妈篮球赛创办以来,全网浏览量累计达178亿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这场比赛深化文旅融合,带旺了人气,聚集了流量,催生了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激发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活力。
贵阳路边音乐会现场。
自2023年起,贵阳路边音乐会在贵阳街头拉开帷幕。这种“无门票、零距离、无商业参与”的音乐盛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从热闹的路边广场到花溪河畔的林荫大道,从繁华的现代商业街区到古朴的老东门城墙下,400余场音乐会在城市各个角落精彩上演,为贵阳这座“爱乐之城”增添了独特的浪漫与活力。如今,贵阳路边音乐会已然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在2025年续写华章。
游客在贵阳市的“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体验。
今年“五一”小长假,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凭借丰富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日均接待1万人次,成为红色文旅热门地标。作为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沉浸式数字体验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自2023年10月试运营以来,接待省内外游客超100万人次,不仅成为红色文旅的新地标、新名片,更为传承长征精神、推动贵州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黄平旧州机场。
学生们黄平旧州机场低空飞行体验。
围绕“黄小西,吃晚饭”这一优质旅游品牌,通过“一枢纽十支线”的航空网络布局和创新的“支支串飞”“小车小团”旅行模式。黄平县作为黔东南航空旅游的重要枢纽,依托黄平旧州机场,结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首站游”品牌,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黄小西,吃晚饭”旅游路线中的重要节点,不仅连接了周边的西江千户苗寨、榕江“村超”、镇远古城等热门打卡地,还通过“支支串飞”模式,让游客能够轻松实现景区间的无缝衔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黄平旧州游客接待量已达28.36万人次,旅游综合总花费突破3459.92万元,同比增长2.99%,为贵州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村超”的烟火照亮苗乡侗寨夜空,当长征精神在数字时空中重生,当路边音乐会唤醒城市灵魂,贵州文旅最美的风景不仅是奇山秀水,更是民族文化、古朴智慧与现代创新的共生共荣。这里没有“模板化”的景区复制,只有“人无我有”的基因绽放。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贵州正以文旅新质生产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