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绽放新活力

2025-05-23 天眼新闻 吕铀

五月的施秉,山水含笑,歌舞飞扬。

5月17日至18日,一场融合民族风情、群众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夏日狂欢在施秉县音乐喷泉广场盛大开幕。

“锦绣黔东南”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第八届全州广场舞大赛暨2025年施秉县杉木河开漂活动,吸引了黔东南州16个县市的17支广场舞队和22支民族巡游队伍齐聚一堂,为游客奉上了一场视听与体验的双重盛宴。

19b80ff81a1c4463bee2370bacbc0886.jpg

5月18日,施秉县主干道变身“民族T台”,22支巡游队伍身着绚丽民族盛装惊艳亮相。

苗族的錾刻银冠、侗族的亮布围裙、刻道文化展示交相辉映,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记录下这场流动的非遗盛宴。

“每个队伍都各具特色,服装、表演和寓意都非常精彩。”游客潘祖桃赞叹道。

另一位游客石敏则对马号镇的苗族盛装印象深刻:“他们的银饰太美了,绣工精细,色彩绚丽,让人过目难忘。”

这场巡游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

5f9a488dd620419b88f0012bc03d49cc.jpg

从银饰锻造技艺到苗绣图腾,从侗族大歌到木鼓舞,民族文化在这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2025年杉木河开漂仪式同步启动。

施秉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打造“夜漂夜游夜娱”一体化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清凉的河水中感受“流光溢彩夜贵州”的魅力。

通过文旅融合,打造让游客不出景区大门便可享受吃、住、行、娱、购、游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此次“锦绣黔东南”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文旅体深度融合的“试验田”。

1月5日(7).jpg

施秉县通过“节赛联动”模式,让民族文化走向舞台中央,形成“文化促旅游、旅游带经济”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施秉县立足资源禀赋,以“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为目标,打造了杉木河夜漂、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等品牌,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做足“水文章”,打造杉木河夜漂、龙舟巡游等特色项目;

坚持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供给,培育“蝴蝶妈妈”“舞水云台”等民族品牌;

推动创意转化,50个苗绣产品获国家专利,非遗传承人龙禄颖获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施秉县以文化“走出去”、旅游“引进来”为路径,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文旅融合。

1月5日(9).jpg

从春节元宵龙灯巡游展演到世界最长木龙舟巡游展演,各项赛事不断推动传统民俗活动添人气、聚财气。

真正的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地把歌舞搬上舞台,而是让文化成为可触摸和可参与的体验。

当绣娘手中的针线变成游客腕间的手链,当古老的龙舟竞渡点燃全城的呐喊,文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未来,施秉将继续探索“文旅+”模式,让大众共享文化成果,让“诗和远方”的牵手更紧密。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