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客楼
地处黔东南东大门的岑巩县,有一个叫作客楼的小镇,常住人口七千余人。那地方风光旖旎,鱼肥水美,不仅盛产夏日里的一抹阴凉,而且人文风情淳朴浓郁。
一千多年来的土司文化,改革开放前夕的农耕文明,传承持久;一个数十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农场,和一处不经人工雕琢的山地公园,横竖贯通也不过二三公里。它是人们厌倦了城市生活,无论花费多少苦心也难以寻觅到的一处心灵乡土;它是外出打拼了多年的游子做了天涯倦客,走在回归故乡的路上,那一处小桥流水人家。
在下寨村有红豆生南国的红豆杉生物群落,有五六个人牵手合抱的一棵两千年红豆杉古树,号称红豆杉之王。每年的春天,当地的人们会选择良辰吉时,在这里祭祀这棵古老的红豆杉。少男少女载歌载舞,民间艺人上演神奇的傩技傩戏地戏表演节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增加农户收入。
走进大龙塘农庄,水蜜桃满山遍野,一户人家掩藏在桃林中。真是柴门闻犬吠。当你慢慢靠近,一条看家护院的黑毛狗老远就狂吠了,懒洋洋地立在门边。似乎在告诉你,农场主上山摘桃去了。
在两江村的地莲,各种风俗活动保存完好。映入眼帘的是八卦形自然村寨,岑巩县唯独一处没有现代性建筑的木屋寨子。上百亩良田略有梯度,农夫悠闲地走在田间阡陌上。
一条清澈的溪水蜿蜒流过农家,你可以看见溪水旁的老水车,听它吱嘎吱嘎地往岸上的稻田舀水的声音;你也可以踱步在碾坊的石头上,看一担谷粒转换成白花花的大米;你也可以借助乡音放低脚步进入农家大院,从石水缸木水瓢舀水喝。
在地莲,除了涛声依旧,一切都在自然的孵化中淡远。
离别是一件非常苍凉的事情,正如有些人永远被淡忘了,在这里找到了知音。在离开之前,请允许我轻轻地呼唤她,从心底荡漾出来的名字,我昵称她为凉乡客楼避暑山庄。
再见了,人生只若初见的我遇见的美丽的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