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裙苗寨的茶香诗行
当第一缕晨曦把黔东南的雾霭烫出金边时,空申村的千亩茶园正抖落露珠。那些裹着靛蓝百褶短裙的苗家阿妹弯腰采茶,裙摆随山势起伏,像一群栖息在茶枝间的蓝蝶——这处藏在榕江深谷里的短裙苗寨,连时光都带着草木的湿润。晨雾漫过吊脚楼的飞檐时,总有山歌从梯田缝里渗出来,和炊烟一起缠在云腰间,把“世界超短裙之乡”的秘语,说给山外的风听。
在海拔1200米的山腰上,茶园是凝固的绿浪。吴阿妹的竹篓里落满芽尖,轻巧的手指在茶枝间起落,青布短裙的褶皱里还沾着昨夜的雾水。“从前种包谷,肩挑背驮换不来几斗米呢。”她直起身时,银项圈叮当作响,身后的滴灌管道在晨雾中闪着银光,像给青山系上了银腰带。更远处,年轻女大学生小李举着手机直播,正帮助解读村里茶的故事,镜头里的茶汤晃着苗岭的云影,“看这汤色,可是用山歌煨出来的。”冷链车碾过露水驶下山时,车厢里的茶鲜叶还带着指尖的温度,那些曾被云雾锁在深闺的嫩芽,如今要去叩响广州茶楼的雕花窗。
在空申这个千年古寨,吊脚楼的木梯总沾着青苔,王大哥的民宿就藏在云雾最浓的地方。改造后的吊脚楼装了落地窗,透过明亮的窗外,能看见穿短裙的阿妹从云里走来,靛蓝裙摆上的蜡染花纹还凝着雨珠。村口的风雨桥里,绣娘们飞针走线,把苗岭的云雾、茶山的轮廓都绣进茶包——她们膝旁的孩子正用碎布学绣,时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千年文明在他们手中自由传唱。有人说空申的短裙藏着千年密码,褶皱里叠着稻作文明的经纬,如今这经纬上又织进了电商的丝线,让苗绣茶包跟着快递车,去往有霓虹灯的城市。
每当春雨来时,整个寨子都泡在水墨里,像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云雾先漫过风雨桥的栏杆,再轻轻托起吊脚楼的瓦檐,穿堂风掠过,把廊下晾晒的短裙吹得翻飞,像一群蓝蝴蝶要撞进云里。有阿婆坐在门槛上染布,木盆里的靛蓝水晃着天光,她哼着古歌,调子和年轻时给女儿做嫁衣时一样,只是如今染缸边多了几个举着短视频设备的姑娘,镜头里的蜡染工序正变成直播间里的“非遗盲盒”。
暮色中的文化广场最是热闹的了。百十个穿短裙的村民跳起新编的芦笙舞,老人们教孩子吹芒筒,簧片声里有稻花的香;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短裙上的银饰在镜头里闪成星子。广场旁边的竹林,在晚风中摇曳,哗哗作响,像灵动的音符,又像委婉的曲调,仿佛与正在跳舞的妇女们的舞姿搭配相得益彰。从广场望去,溪水边的文化墙绘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穿校服的孩子从旁边跑过,书包带晃着苗绣挂件,惊起了停在茶树上的白鸟。
当最后一缕茶烟融进夜空,空申的吊脚楼亮起点点灯火,是幸福的写照,是乡村振兴最美的画卷。有民宿主人端出新炒的明前茶,青花碗里的茶汤浮着栗香,他说去年寨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学费全靠茶产业开办的奖学金。窗外的云雾又漫上来了,裹着歌谣,从茶山一直飘到寨脚,让过往的行人流连忘返。那些在茶垄间翻飞的蓝裙摆,那些直播间里晃动的银饰,伴着落日晚霞将苗寨染成了金黄色,正把千年古寨的动人故事,酿成新的韵脚。
这里的每片茶叶都沾着云雾,每条短裙都缝着乡愁。当电商物流车碾过晨露,空申的晨昏线里,总有新的绿在生长——是茶芽,是希望,是短裙褶皱里藏不住的,关于土地与远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