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古籍护文化根脉 强技能促文献传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我州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古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2025年7月28日上午,由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民盟黔东南州工委主办,黔东南州图书馆、黔东南州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民盟专家古籍保护工作站承办的古籍保护与地方文献管理利用培训开班仪式在黔东南州图书馆顺利举行。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民盟黔东南州工委主委王建华,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国祥、民盟广东省委社会服务处二级调研员郑江林、民盟中山大学南总支主委、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梁玉成等同志,以及民盟黔东南州工委专职副主委唐荣成、黔东南州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曲强出席开班典礼。

开班仪式上,州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曲强首先致辞,他说:“期待各位学员在学习中多交流经验、分享案例,无论是古籍修复技艺的创新做法,还是地方文献整理的特色模式,都可以成为互学互鉴的素材,让“单打独斗”变成“协同作战”。
随后,民盟广东省委社会服务处二级调研员郑江林讲话:“希望各位学员珍惜与专家老师交流的机会,真正把技术要领学到手、把修复理念悟透彻”。民盟中山大学南总支主委、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梁玉成作了《生成性大模型赋能工作与科研》专题讲座;民盟中山大学南总支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旖作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图书馆水灾的全过程管理》讲座。
本次培训吸引了黔东南州档案馆、南宁市图书馆、黔东南州图书馆从事古籍保护、文献管理的工作人员踊跃参与。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培训班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梁玉成、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旖、中山大学图书馆修复师,国家级古籍修复传习所传习导师肖晓梅为全体学员授课。专家们将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确保学员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培训的举办,将为古籍修复从业人员提供系统交流学习平台,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黔东南州的珍贵古籍资源,挖掘地方文献价值,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