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静心安浮生闲

2025-11-11 黔东南日报 王国梁 吕铀

  年岁越长,越喜欢回到老家的小院坐一坐。每每坐在小院里,听着老树上清脆的鸟鸣,吹着轻柔温和的风,我都有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出走半生,历尽千帆,归来依旧是少年——就是这种感觉。我觉得自己像被风浪击打得千疮百孔的船,回到小院相当于漂泊归来,立即就有种满血复活的感觉,好像风帆又重新鼓了起来,很有底气,无比心安。

  老家小院是最普通的农家小院,房屋是上个世纪90年代盖的,已经有老旧的色调,不过依旧是挺拔安然的神态。院子里有槐树、枣树、香椿树、石榴树和柿子树,这些树年龄不一,高低错落,没有经过特意设计,大都是父母突发奇想的“杰作”,想种棵什么树立马就种,每棵树里面都有流年里的故事,也有岁月悠长的味道。小院的东墙根种着各种应季蔬菜,除了隆冬时节不见绿意,那里总是散发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仿佛被蔬菜们醒目地标刻出来了,我能够轻易从中判断出时光的进度,不像在城里时忘记春秋,忽略季节变换。小院南面有一间简陋的厨房,与菜园一墙之隔。母亲做饭的时候,总是在厨房和菜园之间来回穿梭。她从厨房出来,到菜园割点韭菜或者摘个西红柿,即刻便做出一道新鲜美味的小菜。菜肴有原汁原味的清香,胜过我吃过的所有大餐。小院的院墙是旧式的矮墙,邻居们经过时的咳嗽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周边各家各户鸡鸣狗叫的声音也听得一清二楚。小院里弥漫着农家日子的味道,充满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岁月飘零,浮世苍茫,很多人都有“院落情结”。毫无疑问,有院落的居所是最宜居的。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居所接地气,开门就是晨曦朝露,抬头就是蓝天白云,侧目就是绿植繁花,让人觉得自己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特别有归属感。另一方面,院落能带给人精神层面的安全感,就像梁思成所说:有了院落,人精神上才算有了着落。宅中有院落,院落有树木和花草,四季流年从树木花草上经过,屋檐下滴落时光的雨。这样的地方,真的可以算得上十分诗意了。庭院的美好,还在于诗意与烟火和谐并存,一半清欢一半尘缘,半诗意一半烟火。在村中有一处宅院,不像古人隐居的山林田园那样缺少烟火气,那种远离喧嚣的地方对普通人来说太过清寂,而村庄宅院满足了我们对完美居住地的所有想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院落是人灵魂栖居的地方。

  朋友老张住在城里高楼的一楼,那栋楼有32层之高,而一楼留了一个巴掌大的小院。老张把小院收拾得很精致,闲时种花种菜,有时坐在院中把酒饮茶。他曾邀请我过去喝茶,可是坐在他的小院中,我完全找不到感觉。老张说,这难道不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吗?我摇摇头。我觉得老张的小院跟家乡的小院有本质区别,打个比方说就是,家乡的小院是真品,老张的小院是仿制品。家乡小院的气息和气韵,是无法仿制的,那里面有一种经年累月都不会消散的气场,能够让人瞬间回到少年时代,发现启程时的痕迹,回归初心。

  我经常想一个问题,少年时我为何急于挣脱小院,而如今为何又心心念念往回赶。想来这个历程是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我们总想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拼命挣脱束缚之茧,以为从此可以破茧成蝶打开人生新境界。可是看遍世间繁华后,我们仍然觉得最简单的地方最安心,于是在兜兜转转之后选择回归。岁月匆匆,沧桑变化,院静心安浮生闲。我想象着,等我老得弯腰驼背时,坐在院子里,闲看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幕!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