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申秋韵

2025-11-12 黔东南日报 李松伟 吕铀

  秋风踩着云脚,轻轻漫过空申苗寨的山坳时,整个村寨便浸在了一层暖融融的金黄里。晨雾还没散尽,梯田里的稻穗已抢先接住了第一缕阳光,沉甸甸的谷穗垂着,风一吹,就掀起层层叠叠的金浪,“哗啦啦”的声响裹着稻香,顺着田埂漫进寨子里,惊醒了挂在木楼檐角的铜铃。

  空申村苗寨隶属榕江县两汪乡。沿着青石板路往寨中走,目光总忍不住被那些依山而建的苗家民宿勾住。原木搭建的吊脚楼保留着老房子的模样,黑瓦上爬着几株瓦松,木窗棂雕着缠枝纹,窗台上摆着村民自己种的三角梅,艳红的花瓣垂下来,恰好遮住窗内挂着的苗锦。民宿门口的竹竿上,晒着刚染好的靛蓝土布,风一吹,布角轻轻扫过墙角的陶罐,罐里插着的野雏菊便晃出细碎的影子。推开木门,老板娘正坐在火塘边绣背扇,五彩的丝线在她指间翻飞,抬头笑着递来一杯糯米茶:“尝尝,今年新收的糯米炒的,暖身子。”茶盏里飘着淡淡的米香,窗外,几个住店的客人正跟着村民学编竹篮,竹条碰撞的“嗒嗒”声,和着远处稻田里的欢笑声,揉成了最温柔的秋声。

  走得深些,便能撞见苗寨的文化印记藏在每一个角落。晒谷场边的枫树下,几位穿着百褶裙的阿婆正唱着古老的稻歌,歌声清亮婉转,混着打谷机“隆隆”的声响,像是在和秋天对话。不远处的会客厅里,木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银饰,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银项圈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年轻的银匠正拿着小锤敲打银片,“叮叮当当”的声音里,一片普通的银片渐渐有了蝴蝶的模样。“这是给秋收节准备的,到时候全寨人都要穿新银饰、跳芦笙舞。”银匠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现在来玩的客人多,也爱学这些老手艺,我们的苗绣、银饰,再也不是藏在箱底的宝贝了。”

  最热闹的还是稻田里。男人们挽着裤脚,踩着软乎乎的田泥,手里的镰刀“唰唰”地割着稻穗,割下的稻秆整齐地码成垛,像是田埂上立着的金色小塔。女人们则围着打谷机,双手麻利地把稻穗塞进滚筒,金黄的谷粒“簌簌”地落进竹筐,不一会儿就堆起了小山头。孩子们也闲不住,提着小竹篮在田埂上跑,捡起掉落的稻穗,偶尔还会追着稻田里的蜻蜓打闹,笑声惊飞了停在稻穗上的麻雀。住民宿的客人也忍不住加入进来,学着村民的样子弯腰割稻,虽然动作生疏,脸上却满是新奇与欢喜,相机快门声“咔嚓”不断,要把这丰收的景象永远留住。

  夕阳西下时,金色的余晖把整个苗寨染得愈发温暖。晒谷场上,谷粒摊成了大大的金饼,几只鸡在旁边踱来踱去,偶尔啄食几粒散落的谷子。民宿的屋顶上,炊烟袅袅升起,混着饭菜的香气飘远。村民们扛着装满谷粒的竹筐往家走,脚步轻快,嘴里哼着苗家的小调;住店的客人坐在民宿的露台上,手里捧着热茶,望着远处的梯田和晚霞,脸上满是惬意。

  这便是空申苗寨的秋天——有稻浪翻滚的丰收,有民宿小院的诗意,有文化传承的温度,更有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在这里,每一缕风都带着希望,每一寸土地都写满幸福,每一张笑脸都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