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企业“轻装快跑”——我州倾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新答卷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来黔东南发展很踏实。特别是榕江县涉企执法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让我们生产经营越来越安心、顺心、舒心。”贵州大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志勇的感慨,折射出我州以企业获得感为标尺的改革成效。黔东南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热土,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将习近平总书记“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的嘱托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走进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桥头堡”政务服务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从江县政务服务中心派驻的企业服务专员正为园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涵盖企业定制、诉求响应、事前辅导等全流程。自中心运行以来,“企业之家”已累计办理事项65件,将“企业事”变为“自家事”。组织专人深入开展企业走访工作850次,收集到企业困难问题43个,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8个,正在推进办理5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江县设立使用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桥头堡”云服务厅,结合示范区(开发区)“桥头堡”政务服务中心的平台载体功能,紧紧围绕企业项目落地、施工、竣工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保障,为企业提供法务服务、招聘用工等全流程服务,并与企业“一对一”联系,提供在线指导辅办、面对面专属快办、心连心暖心帮办,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
岑巩县紧扣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目标,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在档案验收全面纳入联合验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由住建、人防、规划、消防等部门,积极推动城建档案“一键归档”,让企业无需单独对接各部门进行单项验收,节省了来回奔波的时间,提高了档案归档的质量与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台江县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到运营全程无忧的服务体验,打造一个让企业投资顺心、服务贴心、创业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务体系。目前已建立“县领导+部门”服务企业网格服务机制,形成33名县级领导对44家重点企业实行包保的同时,实现覆盖全县1481家企业“一对一”服务。此外,台江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创新打造“台轿办”营商环境品牌,推动企业快速落地投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解决证件办理、项目选址、项目落地等问题39个,开展“惠企政策敲门”“访企业、知需求、解难题”等服务企业活动12次,行业主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共226人次,电话或实地走访362家企业。收集诉求问题并完成办理27件,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认可度。
天柱县为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接续推出“三个一”服务企业新模式,即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走访、一季一座谈,通过重点项目调度推进、县领导包保服务企业、政企座谈交流等方式,主动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走进项目现场,精准高效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平县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与着力点,积极推广使用企业电子印章,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便民利企服务水平,优化了本县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在变更、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等业务中运用电子印章,这不仅让企业大幅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避免了印章遗失的风险。
丹寨县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搭建企业与政府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平台,破解企业在建设、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创新开展“企业吐槽、政府接单”政企互动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实在在的问题,让企业问题有所应、吐槽不“空转”不“打滑”,确保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复。今年活动开展以来,已有32家企业参加活动,共收集到企业问题诉求27件,已经解决20件,正在跟踪落实7件,活动深受企业好评和点赞。
州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州将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推出七大重点改革举措: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拓展“企业之家”服务内涵、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建立企业检查备案制度、创建“税费e办”集约处理中心、实施柔性执法和免罚清单、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暗标评审”。这些举措旨在构建高效、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生态,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记者手记:
在黔东南,“踏实”是企业家们提及最多的词。这种踏实,源于各级党委政府“把企业事当自家事”的诚意,源于“说到做到、事不过夜”的作风。从“桥头堡”的云上服务到“台轿办”的网格包保,从“电子印章”的便捷体验到“企业吐槽”的真诚回应,每一项改革都彰显出倾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实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