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战略下的县域突围—— 从江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启示

2025-04-17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韦启悬

近年来,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浪潮中,从江县凭借独特的“桥头堡”战略定位,踏出了一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的奋进之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

从江县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适宜多种特色农产品生长。该县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与大湾区的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在特色农业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百香果、蓝莓、香禾糯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同时,借助大湾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现代化的种植、灌溉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要加强基地、标准建设,开拓市场潜力……”2024年6月,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们奔赴从江县,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在洛香镇的从江县定强农文旅开发有限公司,针对百香果产业,专家们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基地建设,打造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制定百香果安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探索与大中城市直销档口合作,实现产销对接;对果品进行分级经营,综合利用果浆、果皮等,提升果品综合价值。这些建议为从江百香果产业的持续升级提供了有力指导。目前,从江县已成为全国首个百香果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种植面积达2.5万亩(1亩=0.0667公顷),产业覆盖15个乡镇(街道)116个村。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电商运营模式,提升了电商运营能力。”3月20日,从江桥头堡电商孵化园迎来了7个乡镇50多位村民学员前来观摩学习。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从江县与大湾区建立了高效的产销对接机制。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从江县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湾区的各大市场。如今,在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从江百香果的酸甜可口被众多消费者熟知,香禾糯独特的米香也飘进了千家万户。这种“从江产、湾区销”的模式,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除了农业,从江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在与大湾区的协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从江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众多古老的侗寨、苗寨保存完好。大湾区游客对这类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充满浓厚兴趣,从江县抓住这一契机,与大湾区的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线路。

2024年2月,贵旅号“粤港澳专列向黔・苗乡侗寨乐无边”旅游专列首发团一行228人抵达从江。此次行程为期4天3晚,游客们游览了从江以及凯里下司古镇、云谷小镇等名胜景区。专列的开通,标志着黔东南州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旅游合作更加紧密,为从江县带来了新的旅游活力,推动了文化交流与合作。从江县还利用大湾区的资金和技术,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了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如今,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游客慕名而来,走进从江的侗寨苗寨,感受古老民族文化的魅力,体验乡村田园生活。旅游产业的火热发展,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为从江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从江县与大湾区在工业领域的协作同样成果显著。出贵广高铁从江站,沿产业大道前行,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映入眼帘。该产业园作为佛山市对口协作黔东南州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2亿元,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其建设模式极具创新性,借鉴南海区工程建设模式,采用“EPC+F+O”即设计—施工+融资+运营的模式,由佛山市下属的国有企业负责全周期投资—建设—运营。2023年11月,第一阶段2.4万平方米的厂房竣工交付并迎来企业入驻。“从江生态环境优良,是种植辣椒、贡菜等企业原材料的黄金地带,商机无限。”入驻企业之一的佛山市宏荔农产品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围绕大健康、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达成意向的入驻企业有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粤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

从江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的历程,是区域协同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桥头堡”战略加持下,从江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了资源与市场、技术与产业的高效对接,其成功经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蓝本,也为更多地区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启发了新思路。

【记者手记】

从坝区到景区、到园区,从江处处迸发着发展新动能,在“桥头堡”战略引领下,从江打破常规,让资源对接市场、技术赋能产业,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产业协作之路,为区域协同发展增添了独特样本。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