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合力重启一座城—— 榕江灾后重建工作扫描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6月28日,榕江县城,眼见24日洪峰肆虐的泥泞尚未洗净,刺耳的警报声再次撕裂县城的天空。浑浊的洪水如脱缰猛兽般再次灌入城区,无情地漫过刚刚清理出来的路面,又一次吞噬那些还未来得及修复的商铺与家园。这场不期而至的“二次打击”,让本已艰巨的榕江县城灾后重建之路骤然雪上加霜。
经过72小时的昼夜奋战,榕江县城主干道终于得以恢复通行,万家灯火重新点亮,通信信号满格回归,清淤现场万众欢腾……一场凝聚举国之力的灾后重建接力赛,在贵州东南部的这座小城刚刚上演。这奇迹般的“中国速度”背后,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雷霆响应,是八方力量的星夜驰援,更是榕江人民不屈脊梁的挺拔展现。
速度:与时间赛跑,快速响应彰显执行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榕江6·28洪涝灾害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应急响应机制以惊人的速度启动、运转,为重建赢得了黄金时间。
是日,针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等地近期严重洪涝灾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紧急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
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派出联合工作组火速飞抵榕江,现场指导抢险救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为科学有序高效救灾注入“定盘星”。
财政部、发改委、应急管理部紧急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为重建提供坚实的财力物力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多次指挥调度我州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生命至上,全力救援!”在榕江县应急指挥部,副省长罗强坐镇我州指导防汛救灾工作;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李建,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光杰现场指挥调度。
州委州政府靠前指挥,各级各部门形成联动,实行两线作战,统筹开展现场转移、安置、抢“四通”、保民生等工作。
州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发布应急调度令,76支社会及官方救援队伍积极响应并赶赴现场抢险救援。
指令发出仅数小时,岑巩县200余名专业救援队员、三穗县140余名基干民兵组成的“先头部队”,便冲破残存的路障,抵达榕江城区最泥泞的现场。随后,镇远、天柱、麻江等周边县市的支援力量也迅速赶到榕江开展救援工作。
自上而下、贯通到底的应急响应体系,从政府中枢到基层末梢的枕戈待旦、快速反应,各级力量在党的精准指挥下高效运行,织就了一张全覆盖的救援网络,在第一时间牢牢兜住了榕江,为后续的“加速度”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力:百川归海,八方汇聚的爱心洪流
历经一再的洪魔四虐,重建榕江,非一地一城之力可为。
72小时里,榕江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强力推进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抢修,全力推动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从人民子弟兵到国家专业救援队,从国企铁军到临省市县兄弟救援队伍,以及本地百姓的自发守护,一股股力量如百川归海,汇聚成抗灾的钢铁洪流。
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武警贵州总队增派千余名官兵,携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装备驰援一线。
抵达榕江灾区后,武警官兵们立即投入战斗,兵分多路对重点区域展开清理。在滨江一号片区,淤泥堆积厚实,最深处达近一米,不仅影响市容环境,更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官兵们手持铁锹,顶着闷热天气,一锹一铲奋力清除淤泥,争分夺秒为榕江县城重生而战。
6月30日凌晨2点,榕江县城北学府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处灯火通明,照亮了消防救援人员忙碌的身影,一台醒目的红色排涝消防车正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排水。
“这是龙吸水排涝消防车,每小时最大排水流量可达3000立方米,是此次增援榕江排水量最大的一台消防车。”黎中豪是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二站的消防员,6月29日15时,他们结束了上一个点位的排水任务,第一时间转战城北学府,对该小区地下车库漫灌的积水进行抽排。
在榕江县古州镇,南方电网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正聚精会神开展勘灾工作。他们通过绝缘检测、故障巡查、倒杆抢修……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践行“退水一片、抢修一片、通电一片”誓言,人均休息不足6小时。
当家里通电了的苗族阿婆紧握队员唐德顺的手连声道谢:“年轻人,辛苦你们了!没电心里慌啊!”唐德顺憨厚回应:“阿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有我们在,灯一定会亮!”
在灾难面前,个人力量虽小,但万众齐心,就会汇聚起强大的力量。
6月30日,榕江洪灾清淤进入最后巷道攻坚战,榕江县栽麻镇大利村100余名群众自发组织21辆三轮车,连夜赶往县城支援灾后重建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杨波说:“我们唯一的想法,就是赶快把榕江县城道路、杂物、淤泥清理干净,希望大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也希望榕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淤”战告捷,脉络畅通!生命线稳固,城市心跳重启!……好消息不断传来。
这汇聚的不仅是人力物力,更是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与人间大爱。
截至7月1日17时,榕江县城大街累计完成清理1316442平方米,城市的主要“血管”得以疏通,恢复基本通行功能;县城区全线复电16条供电线路(10kV),50667户居民恢复供电,户内外灯火重明、银光灿灿;县城主城区和新城区两个水厂恢复运转,除部分高层住户外,其他居民已可正常用水;城区5G基站恢复率达92%,核心商圈、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区域通信信号覆盖逐步稳定。
破晓:浴“水”重生,一座城市的新生图景
7月1日,在榕江县城各条街道,受灾较轻的商铺纷纷恢复营业,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资储备充足,市场价格保持稳定,群众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各乡镇群众与各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物资,汇聚成抗洪抢险救援的坚实“大后方”……
72小时的极限奋战,汗水与泥水交织,换来了榕江县城触手可及的重生。而在人们重燃希望的眼神里,榕江城市的“生命力”“烟火气”也正加速回归。
6月30日早上,江西码头菜市场浙南海鲜批发店的老板陈正甲,正拿着扫把一遍遍清扫着店内地板上的泥水,他抬头告诉记者:“八年家当,一夜归零。”话音刚落,他又笑着说:“这场洪水就是我创业路上的一场考验,年轻人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我的海鲜店会早日重新开业的!”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需保持积极的心态,要对生活充满希望。首先要自救,现在有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的帮助,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车民街道客来旺餐厅负责人杨朋说。当下,杨朋正和餐厅员工一道,对餐厅各个角落进行深度清理,编制物资采购清单,筹措预计半个月后的再次开业。
榕江商户的“信心重建战”,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订购新货架的通话记录、灶火重燃后那铁勺撞击锅沿的清脆回响……
7月1日20时,当“村超”球场的灯光刺破夜幕,重新倾泻在曾浸满洪水的绿茵场上,贵州“村超”推荐官刘勤兰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这束光,照亮的不仅是球场!”她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束光,是专业抢修队员在泥泞中昼夜奋战的成果,是村民、球员们自发扛起铁锹、清理淤泥的见证,是全国所有关心关爱‘村超’的朋友们的祝福。”
家园或许被洪水撕裂过,但属于榕江人的热爱与团结,从未熄灭。“村超”——这片承载着欢乐、幸福、乡愁的土地,带着坚韧的印记,回来了!
淤泥尚未完全洗净,重建之路依然漫长。但这争分夺秒的72小时,已为榕江注入最强大的复苏动能!这座城的活力,已在众志成城的奋进中,强势归来。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