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好“丰”光 产销两旺惠农家—— 我州各地夏季特色农产品上市点燃乡村活力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盛夏的黔东南,青山叠翠,沃野流金。田间地头,果园飘香,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我州各地夏季特色农产品迎来产销旺季,产量喜人、销路畅通,奏响了一曲助农增收的田园交响乐。
线上线下齐发力采摘经济添活力
走进天柱县蓝田镇楞寨村的桃园里,一派繁忙景象。近200亩桃园中,毛蟠桃、油蟠桃等十余个品种的桃子相继成熟,果香四溢。采摘期从6月初可持续至10月中旬,为夏日经济注入了持久活力。
果园旁的销售点,果农们正麻利地将一个个果型饱满、色泽诱人的蟠桃精心挑选、装箱。负责人杨胜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每天我们线上线下齐发力。外地订单发往贵阳以及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本地和周边的客人更喜欢亲自来园体验采摘乐趣。一天下来,能卖出300多公斤呢!”
果园里,游客的欢笑声、果农的打包声、快递单打印的“滋滋”声,交织成动人的田园协奏曲。
错峰种植“时间差”“金豆豆”铺就增收路
在从江县洛香镇上皮林村,600多亩的豇豆基地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一根根翠绿饱满的豇豆垂挂在藤蔓上,村民们趁着晨露未晞,手脚麻利地穿梭其间进行采收。采收下的新鲜豇豆被迅速整理、捆扎,送往村里的定点收购处。由于科学管理到位,今年预计亩产可达2500公斤。
“这个产业好!村委会提供种子,我们负责种,到了采收季,村委会联系的老板直接来收,现钱结算,省心又赚钱!”村民石林锋擦着汗,笑容里满是踏实。
为将小小豇豆打造成全村夏季促农增收的“金豆豆”,上皮林村“两委”通过合作社精准施策。从江众鑫农业合作社理事石灿雄道出了增收的“时间密码”:“去年5月初种,上市时外面货多价低。今年我们调整策略,推迟到5月下旬种植。现在上市,正好与外地主产区错开高峰,价格有保障,乡亲们的收益自然就高了!”
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陆志敏指着忙碌的收购点补充道:“现在我们有两个长期合作的收购商,天天来收,有多少收多少,销路一点不用愁。”错峰种植的智慧,让豇豆变成了村民稳稳的“钱袋子”。
抱团发展深加工“绿珍珠”闪耀产业升级路
在麻江县龙山镇大塘村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花椒树迎风摇曳。一簇簇饱满翠绿的青花椒缀满枝头,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头戴草帽,手指翻飞,娴熟地采摘着粒粒“绿珍珠”。村民文培德站在自家的花椒林里,望着累累硕果,难掩心中喜悦:“我家种了10多亩,看这长势,收几千斤没问题,纯收入估计能有10多万元!”花椒树上,每一粒“绿珍珠”都闪烁着财富的光芒。
在大塘村,像文培德这样依靠花椒增收的农户有60多户,种植总面积达550亩。全村年产鲜花椒约2万公斤,产值超过150万元。为实现抱团发展、抵御风险、共享资源,村里成立了青花椒协会。协会不仅组织经验丰富的“土专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更着眼长远发展。村委工作人员王凯指着规划图充满信心地介绍:“下一步,我们全力推动花椒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升级。重点是延伸产业链,开发花椒油、花椒粉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目标是打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让小小花椒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花椒的麻香,正酝酿着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
黔东南的盛夏田园,正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丰硕的果实,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当满载天柱鲜桃、从江豇豆、麻江青花椒的货车驶向远方,带去的不仅是山野珍馐,更是我州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以及这片土地在产业振兴道路上铿锵前行的足音。产业链的延伸,正将田埂与生产线紧密相连,让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张杰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