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主题”精准推介 “线上线下”全域覆盖—— 黔东南州构建“立体营销矩阵”引爆2025夏季文旅市场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6月,暑季伊始,黔东南州夏季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在桂林成功举办,这不仅是黔东南文旅在2025年夏季营销中掷地有声的一步,更是在广阔的市场版图上构建了景区营销联动新图景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从初春到盛夏,州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州旅游产业发展集团多措并举,不断建立与重要新闻媒体、自媒体、重要客源地、OTA平台的联合营销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营销矩阵,开展“重点推介+流量吸引+政策优惠”的复合式营销,推动品牌“流量”转化为文体旅消费“留量”,不断引爆全州旅游市场,助力全州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作出黔东南贡献。
我州深谙“走出去”的战略价值,从年初开始,以精准定位客源市场为前提,展开多层次、高密度的线下推介活动。
4月下旬,一场覆盖珠三角与成渝地区的文旅推介热潮率先拉开帷幕。在佛山、深圳、重庆三城,我州文旅部门携精品线路与政策红利重磅亮相,不仅发布了融合民族风情与生态奇观的“锦绣黔东南精品游”,更推出针对夏季避暑需求的特色旅游线路,同步对2025年旅行社奖补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政策的吸引力与产品的独特性形成叠加效应,有效激发了当地旅行社组织客源的积极性,为后续客流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区域内核心景区的联动推介形成了强大合力。镇远古城景区牵头,联合施秉云台山等省内优质景区组成推介矩阵,兵分十路赴郑州、晋城、石家庄、青岛等10座城市开展联动推介。这场以“一城一主题”为特色的深度推介,打破了单一景区的营销局限:在历史文化厚重的郑州,推介重点围绕镇远古城的千年文脉展开;在滨海城市青岛,则突出黔东南的生态避暑优势;在山城重庆,着重呈现喀斯特地貌与民族节庆的碰撞。这种精准适配的推介策略,让每个城市的受众都能找到与黔东南的情感连接点,实现了“1+1>2”的传播效果。
从珠三角到中原腹地,从成渝经济圈到桂北旅游带,黔东南旅游的线下推介网络已形成梯度覆盖,构建起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完整引流链条。
在数字时代,线上传播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营销效果。我州以“线上线下联动、传统新兴融合”构建起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网络,成效明显。
随着“镇远高过河漂流”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热度的飙升,黔东南,已然成为了这个夏天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面对暑季旅游这一关键营销节点,我州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内容传播能力。精心策划的黔东南州2025年“夏避暑”文化旅游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在全网平台集中发布,犹如一份详尽的黔东南夏季畅游指南,为游客和旅行社提供了及时、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传播层面,构建了强大的立体传播矩阵:联合央广网、多彩贵州、动静贵州等官方媒体和具有广泛粉丝基础和深度体验能力的旅游达人深入景区,通过第一视角的沉浸式分享,在主流社交平台制造真实热度。这种“官方媒体权威发声+社交平台达人种草”的组合拳,成功在今夏形成了现象级传播效应,显著提升了镇远高过河、施秉杉木河等景区的市场热度与预订量。
全媒体传播策略并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投放。以“景区联动全域皆景”为主题,在凯里南高铁站、贵阳北高铁站以及重庆市观音桥、磁器口等重点商圈大屏投放以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为核心的宣传广告,积极宣传推介全州重点景区旅游资源。建立州内重点景区硬广资源库,推动西江、镇远、肇兴三大景区LED大屏、游客服务中心等核心广告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推,相互播放州内重点景区及西江片区、镇远片区文旅宣传片。
随着夏季文旅营销大幕的拉开,我州的景区营销联动仍在持续深化。从线上热度的持续发酵到线下渠道的不断拓展,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营销网络正在形成,为我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