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创新实施以工代赈工程带动2.2万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5-07-14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聂蕾 雷刚

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2025年以来,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强化项目谋划、资金争取和实施管理,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内涵,注重发挥以工代赈“以点带面、以小做大”作用,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

走进凯里市龙场镇坪寨村石龙寨,寨子经“水改”后村容焕然一新,醒目的消防栓随处可见,210吨容量的崭新消防水箱已矗立起来,守护着这个木质房屋连片的传统村落,极大增强了村民安全感。

“实施消防‘水改’项目,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一天有150元收入。项目建成后,村里的消防用水有了保障,大家住得既省心又安心。”参与施工的村民罗有恩道出了项目带来的好处。

今年以来,我州将以工代赈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关键抓手。3月,州政府出台《全面推动农村劳动力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将以工代赈实施范围从传统农业基建,大幅拓展至水利、交通、农村“水改”“电改”、渡改桥等民生领域。鼓励村集体通过组建劳务合作社、施工队等方式承接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将政策红利传到每个村寨。据了解,政府投资项目每500万元就能吸纳20名以上本地劳动力就业,确保了“建设规模与就业容量”直接挂钩。

连日来,从江县加鸠镇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在白岩、加牙等7个村启动总投资200万元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该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协同机制,有效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双重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村党支部牵头组建施工队,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参与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项目执行高于当地市场的薪酬标准,带动20余人就业,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0余万元。

在凯里市炉山镇角冲村,总投资533万元的省级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已于今年2月底开工。“该项目预计吸纳190名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65.13万元,人均增收1.06万元,同时还能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45万元收入。”角冲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吴勇说,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还能补齐角冲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提升农村整体形象,为角冲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如今,我州通过以工代赈政策,正逐步实现“环境改善—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据统计,今年以来,在已开工的381个全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已带动务工群众2.22万余人,发放劳务报酬13037.16万元。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