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攻坚谱就榕江复苏曲—— 黔西南州援建队为榕江重建按下“加速键”

2025-07-22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通讯员张齐武 王彦凯

6月下旬,榕江县城两度被特大洪水侵袭,市政设施损毁严重,多处危房亟待处置。7月10日,遵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黔西南州住建系统精锐力量紧急驰援,开启为期15天的攻坚会战。这支队伍不仅要为榕江重建按下“加速键”,更要为7月26日“村超”赛事重启筑牢保障防线。

“咣当咣当……”民主路巷口,运输车发动机的轰鸣打破了灾后的沉寂。一台挖掘机正与运输车配合,将陈锡庆家拆除的砖瓦残片清运出场。“我才回家睡了不到两个晚上就遭洪水了。家里东西全部遭泡完!”陈锡庆望着眼前这片正在清理的废墟——曾经的二层砖木老宅已只剩断砖碎瓦,声音里透着无奈。

常年在外务工的他,每半年回趟家维护老屋。这次归家未满两日,两场洪水便接踵而至。当时水流急得让人站不稳,幸好邻居家楼层稍高,招呼着他过去,才没什么危险。半个月来,他夜夜难眠,身上的衣服还是前几天朋友送的。

宅基地是外祖父传下来的,是他和家人年年的归处,“借钱也得重建”。他自己找人拆了危房,却愁于废墟清理。恰在此时,社区联系的黔西南州援建队过来了。“看到他们来,就像看到了救星!”陈锡庆说。

铲车起落间,近70平方米的宅基地半个上午就平整完毕。陈锡庆长舒一口气:“今天总算轻松了,之前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政府是真的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

接到驰援指令后,黔西南州住建系统迅速抽调9人(以住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建援建工作组,携717.32万元资金奔赴榕江。按照“一州包一片(街)”原则,他们肩负起沿城路、民主路和沿河路2号的重建重任。

工作组入驻当日便踏勘现场,与榕江县委、县政府和属地社区共同敲定了包含2个大类10个小项的施工方案。在民主路临时办公点,黔西南州住建局副局长、援建工作组组长褚代彬操着一口贵阳话正对着作战图部署工作:“单列人材机计划,每天每个小项需要多少人、多少设备,必须根据现场实时调整。”

这些天来援建工作组驻场办公,日均投入20余名工人、8台机械设备。褚代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日进度:“7月18日,房屋外立面及路面清洗1300㎡”“7月19日,危房拆除30㎡及建筑垃圾清运20车”。遇到施工问题,他当场指出:“这个破损水管不能用,换根新的!”居民反映的“青石板安装时间”“水管是否疏通”等疑问,都被他用星号重点标注,每日工作笔记足有近2页纸。

“滋——滋——”高压水枪的喷射声在街巷回荡。一名工人站在登高车上横扫墙体外立面,淤积的泥沙随水柱滚滚流下,汇入刚疏通的管沟;脚手架上,两名工人正用腻子粉刷新居民屋檐,破损的井盖已全部更换,满载建筑垃圾的运输车有序驶出小巷……曾经的重灾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新。

“这回洪灾要是没有那么多救援物资,怕是真的要挨饿。”

“是嘛,原先我估计电要半个月才通,没想到一周就亮了,比2000年那次快太多!”

“半夜都听到有人在施工,每天出门都能看到新变化!”巷口的石阶上,邻里坐在一起闲聊,这些在老城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经历过1996年、2000年洪灾,对眼前的重建速度感慨不已。

这里是榕江县城历史最久的街区之一,这里的居民最懂得灾后要团结互助的道理。在援建工作组到来之前,他们就一起把街道清洗。但看着高压水枪将砖缝里的淤泥除净,还是会念叨:“我们洗是洗,但没有洗得这么干净。”

7月18日,居民刘秀武拦住路过的褚代彬:“除了开挖的沟渠外,还有条排污管没通!”当天,这个问题就被褚代彬记入笔记本,并在“省州县联合调度会”提出。这场每日召开的调度会,在重建期间成为反映进度、解决问题的高效平台。

截至7月20日,黔西南州援建工作组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8%:3户危房拆除,74车垃圾清运全部完成;雨污管道疏通800m,已完成100%——这些工程让街巷清了、管道通了、屋檐亮了,居民生活逐步恢复如常。

“我家房子讲拆,怎么还没拆?”

“嬢嬢,您先到社区报备,名单统一报过来,我们接到指令才能动工,现场可不能乱拆哟。报备了就放宽心,这次没轮上,二期会安排的。”这些天,褚代彬的贵阳话和居民的榕江话在街巷里缠缠绕绕,每日里总少不了几番对答。

据悉,黔西南州援建队15天攻坚会战,重点突破了市政功能修复与安全隐患整治。部分细节工程暂未覆盖,但工作组撤离时留下的专项资金,将作为重建二期工程“种子资金”,重点投向地下管网升级、功能设施提升、风貌协调等长效项目。

“咚——”“嘭——”工人用锤子轻敲石板边缘,沿城路、民主路正在铺装青石板,榕江古街正在换上新颜。陈锡庆已联系工匠,准备在平整的宅基地上建新屋;刘秀武反映的排污管问题,经水务公司确认已顺利疏通且可继续使用。

黔西南援建队的工作进入收尾阶段,褚代彬仍在街巷间反复巡查,他对同事叮嘱:“这里的居民扔垃圾都是一袋袋扔的,得增放大容量垃圾桶,小的不够用。”

距离“村超”重启还有5天,各地的方言声,登高机、运输机等不同的机械声,声声入耳。来自八个市州的援建力量正在不同街区奋战,待最后一块青石板落定街角时,“村超”球场的欢呼声也将再度响起。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