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攻坚·嬗变—— 我州工业园区改革综述

2025-08-18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工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发动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近年来,我州牢固树立“抓工业经济,首先要抓工业园区”理念意识,将园区改革纳入州委大兴调研重点课题,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州领导领衔推进,聚焦干部人事、薪酬待遇、财政体制、事权划分、审批服务等关键环节,以黔东南高新区为“小切口”,调研式推进改革,找准痛点难点、聚焦重点任务,使我州园区改革发展动力澎湃不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破局: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没人干事不担责,没钱办事推不动,没动力干事喊不动。”

“好项目不等人,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把时间都耗在了盖章的路上。”

改革前的困局曾是我州工业发展难以言说的痛,社会事务缠身、薪酬激励缺失、管理权限虚设,让园区如同戴着镣铐,也限制了园区发展和干部干事创业的脚步。

改!抓工业经济,首先要抓工业园区。

转机始于2024年初。一场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领衔的园区改革战役就此开始。

州委召开黔东南高新区管理制度改革专题会,听取园区改革推进情况,并审议通过《黔东南高新区管理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州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梳理园区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州领导多次带队调研,全面摸清园区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力推动园区改革走深走实。

园区管理制度改革课题调研组分成体制机制及干部管理、薪酬待遇、财政管理、产业发展和考核机制、审批服务5个专题组,与相关州直部门一起如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深入各园区进行改革调研。

随着《关于加快健全开发区(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调研报告》的发布,6个方面14条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具体改革措施刀刀见向沉疴。

当2024年8月30日黔东南高新区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印发,至9月12日其他9个省级开发区改革实施方案全部印发,至10月22日5个州级工业园区改革实施方案全部印发。截至2024年底,全州15个园区按照各自改革方案,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改革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至此,禁锢全州各个园区的镣铐彻底碾碎。

攻坚:三把“密钥”转动发展引擎

“全员竞聘打破论资排辈,绩效薪酬远高于县内同级别其他人员。现在园区40岁以下干部占比64%,本科及以上学历干部占比95%,初步建成了一支敢拼搏、能干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开发区)党群工作部部长杨顺龙向记者介绍道,改革以后的园区干部人人都是“奔跑者”,白天跑工地、跑企业,晚上抓学习已成常态。

台江经开区推行“管委会+公司”管运分离模式,将开发运营职能剥离至国有平台公司,2024年平台公司营收1.24亿元、利润666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6575.5万元、利润313.5万元,实体化运营成效显著。

如今,走进我州各园区,发展的引擎不断转动:“好人好马进园区”不再是口号,而是干部流向的逆转;绩效工资兑现不再是“画饼”,而是成为了各园区最响亮的落槌声;事权剥离卸下“千斤重担”,园区造血能力悄然生长。

园区改革之要唯在得“人”。我州通过做优“人”的文章,完善“钱”“权”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和要素保障,服务好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发展。

干部人事改革激发活力。坚持“好人好马进园区”,提升园区班子职级和管理能力;下放科级干部管理权限,园区可自主开展干部提拔任用和职级晋升;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打破身份和职级限制,做到人岗相适、岗薪相适。

绩效薪酬改革兑现激励。省州出台文件明确绩效薪酬上限标准,各县(市)结合自身财力自主确定发放标准,强化资金预算保障;各园区实行二次分配,拉开收入差距,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2024年度绩效薪酬全部兑现到位,园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事权划分改革轻装上阵。全面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将园区开发运营职能交由运营公司负责,推进园区运营公司实体化、市场化、企业化运行,切实增强园区生命力。

嬗变:从“零突破”到“加速度”

机制顺了,方向对了,才能实现加速奔跑。

走进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内一派火热图景:原料重卡穿梭不息,车间机械轰鸣声声,叉车来回装载成品——131家企业在此开足马力生产,共同勾勒出“百亿级园区”的活力画卷。

另一边的黔东南高新区,今年以来通过“双容双承诺”“一个项目一人盯”、创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等,多举措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医药、电子信息等一批在建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黔东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玉彬告诉记者,改革前,园区几乎没有工地在开工,也没有项目在建设,更没有企业招进来。

而现在,在园区内看见更多的是企业与园区的一场双向奔赴。企业来了不想走以及更多的企业一起来到扎根,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我州深化审批服务改革,着力破解“服”的问题。

推进黔东南高新区、洛贯、台江等距离县城较远且具备条件的园区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或代办窗口,州、县两级有关部门根据园区产业结构需求,将审批服务职能下放和委托给园区,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成立企业之家。对于距离县城较近的园区,按照“应设尽设”的原则,指导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将“法人区”业务向各园区延伸,并叠加“企业之家”、园区协商办公室功能,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与园区管委会快速联动机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着力强化企业服务。推动各园区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水平。黔东南高新区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路,让企业不跑路、少跑路;从江县工信局、投促局与园区合署办公,同步集中开展企业服务,并设立“企业安静期”,规定在“企业安静期”内不主动上门打扰企业,让企业安心发展。

据悉,2024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增速排全省第1位;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22.9%;炉碧开发区、台江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实现我州百亿级园区零突破。今年1-5月,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增速排全省第3位;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

数字背后的“精气神”嬗变,使我州的工业筋骨,在这次破茧重生的阵痛中愈发强健。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