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先锋力量]洪峰浪尖铸党魂—— 榕江县古州镇场坝社区党委“6·24”抗洪抢险纪实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6月24日,当百年不遇的洪水撕裂榕江的黎明,古州镇场坝社区的街巷在浊浪中发出呜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场坝社区党委化作洪流中最坚韧的绳索,将社区群众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
“快醒醒!洪水要来了!”嘶哑的呼喊混着铜锣声穿透雨夜。当洪水如猛兽般汹涌而至,党委一声令下,场坝社区全体干部职工在雷鸣电闪中逆流而上!他们以“敲门行动”为号角,用“鸣锣喊寨”这最朴实也最嘹亮的乡音,唤醒沉睡的街道,敲开每一扇紧闭的门。在洪峰抵达前夜,他们争分夺秒,昼夜不停,硬是用双脚与洪水赛跑,将辖区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高地,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完整。
洪魔肆虐,天亮时分,场坝整片辖区沦为汪洋孤岛。场坝社区党委班子立即带领消防人员,驾着救生艇向深水区挺进,为消防人员指明方向,精准抵达每一位求救群众身边,甩出的救生绳在洪水中划出生命的轨迹。浊浪中,他们一次次跳入冰冷激流,把困于屋顶的老人背出,将蜷缩在阁楼的孩子托举到安全之地。当最后一名被困群众抵达安全地带时,大家已精疲力竭,但那一张张湿透的脸上,唯有坚定人间大爱在惊涛骇浪中劈开一条生路。
灾后的阳光照在淤泥上,断壁残垣间,物资就是希望。场坝社区党委立即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和群众,迅速建立起多个物资点。他们日夜不息地装卸、登记、分发捐赠物资,汗水浸透衣背,肩膀磨出红印。为确保公平,他们以每条街巷为单位精准发放,让每一袋米、每一瓶水都稳妥抵达受灾群众手中,使绝望的废墟上重新生长出秩序与信心。
最艰难的是重建“百姓名册”。在社区所有人口数据丢失的困境下,场坝社区党委带领工作人员、网格员开始了更为艰难的“重建”,几十个昼夜,他们踏遍满目疮痍的街道,挨家挨户敲开残破的大门,一笔一画手抄群众信息。在散落的瓦砾和泥泞中,他们用脚底板重新丈量社区,硬是拼出完整的人口数据库,确保过渡生活补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洪水退去,淤泥深积,危房林立。重建家园刻不容缓!
干群一心,一定行!场坝社区党委又率先扛起铁锹、架起水泵,带领群众、志愿者清理街道淤泥,拆除危险房屋。在援建队伍抵达后,他们始终冲锋在前,如同钉子般牢牢钉在重建一线。哪里有矛盾需要化解,哪里就有他们耐心调解的身影;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党徽在尘土与汗水中闪光。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榕江特大洪灾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考验中,古州镇场坝社区党委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真正的堡垒从来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在灾难来临时,那些始终挺立在群众前面的背影。他们以几十个日夜的极限付出,用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用泥手在废墟上重写百姓名册,用铁肩担起家园重建。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