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先锋力量]党旗飘扬处 洪流映丹心—— 从江县下江镇党委抗洪救灾纪实

2025-08-2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韦启悬 通讯员 杨辰 雷刚

       6月2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流如脱缰猛兽般席卷从江县下江镇。上午9时许,水位急速暴涨,突破历史极值,195米的洪峰汹涌越堤,瞬间吞噬街道,防汛形势岌岌可危:321国道多处被淹,交通中断,电力网络瘫痪,通讯信号消失……小镇陷入险境,一场与洪魔的生死较量就此打响。

101.jpg

102.jpg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6月19日,下江镇党委书记甘典华提前谋划,召集镇党委班子将都柳江沿岸10个村寨列为汛期防范重点,并及时调整党政班子包保村方案,确保柳江沿岸10个村寨均有一名班子成员包保。23日晚10:50,从江县应急指挥中心发布Ⅳ级响应,下江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叫应全体党政干部和各村(社区)。各级党组织紧急动员,党员干部纷纷奔赴抗洪一线,在洪水中践行初心使命。

103.jpg

       镇党委书记甘典华统筹全局,调度班子成员提前到村到岗,密切关注水位变化,精准指挥应对突发情况。镇长孙尚文身先士卒,逐点排查险情。当公租房被洪水围困,4名群众命悬一线时,他果断在县消防队协助下,指挥搭建“空中生命索道”。一根绳索横跨洪流,他安排镇消防员以身示范,在惊涛骇浪上架起生命通道,成功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再危险我们也要上!”孙尚文说。

       在这场灾难中,下江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纪检干部顾长江在居民沈学权被洪流席卷的危急时刻,一把将其抓住,两人刚攀上楼梯,楼梯却在洪魔的肆虐下轰然垮塌,他们一同被困,最终,在消防员的营救下才成功脱险。“作为纪检干部,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的责任!”顾长江坚定地说。下江镇武装部部长石春远面对被困高处的孤寡老人,毫不犹豫地跳入上涨的激流,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将老人背出险境。他表示:“洪水不退我不退,这是军人的誓言!”接到汛情应急响应后,陆光才凌晨便挨家挨户敲门动员:“根据预报洪水在11点过境,请大家提前转移到安置点!”手电筒的光束在夜幕中闪烁,他沙哑的声音在雨夜里传递,为全村群众赢得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104.jpg

       全镇党员干部、应急队伍彻夜未眠,顶风冒雨逐户排查,通过“背、抱、扶、抬”等方式,赶在洪峰来临前将2000余名群众安全转移至安置点。然而,因上游洪峰提前3小时抵达,仍有30名群众被困。此时,洪水已淹没一楼,转移小舟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前行。党员突击队员冒着被激流卷翻的危险,牢牢把住门框,为群众搭建起通往安全的桥梁。最终,2589名受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安置,创造了“人员零伤亡”的生命奇迹。

105.jpg

106.jpg

       洪峰虽退,下江镇却来不及喘息,迅速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党员干部再次带头,跳入堆积如山、深及小腿的淤泥与杂物中。“清淤先锋队”的红旗在断壁残垣间高高飘扬,没有机械就靠双手,他们用木板推、用铁铲挖、用肩膀扛,泥浆糊满脸庞,汗水浸透衣背,手掌、脚腕磨出了血泡,血水混着泥水,但没有一人退缩。秀塘、刚边、宰便等8个兄弟乡镇的党员突击队也赶来支援,32台挖掘机、抽水机轰鸣作响,并肩作战。电力“红马甲”攀爬在湿滑的电杆上连续奋战十小时,让下江的夜晚重新亮起万家灯火。来自22家爱心单位的4000余箱粮油、食品等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来。80人组成的“红色小分队”肩扛手提,跋涉在泥泞的街巷,将2000袋“救命粮”、400个爱心包精准送达每一户受灾群众手中。平江村石大爷捧着还带着体温的大米,热泪盈眶地说:“房子倒了,心没慌!看到党徽,看到这身红马甲,心里就踏实了!有政府在,天塌不下来!”

107.jpg

108.jpg

       在这场与洪魔的较量中,从江县下江镇全体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他们是洪水中的中流砥柱,是重建家园的先锋力量,让党旗在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一线高高飘扬。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