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先锋力量] 以“红色堤坝”守护群众 用担当诠释“人民至上”——记从江县丙梅街道俞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海雄
6月24日,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汹涌的洪水裹挟着泥沙漫过街道、侵袭民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峻威胁。危急时刻,从江县丙梅街道俞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海雄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6月23日22时50分,从江县启动城区防洪三级响应,刘海雄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着社区人员转移群众,整个社区有2325户,沿河边上居住着947户2081人。深夜时分,老百姓们都不想离开家,“等睡醒了再说”。刘海雄急得跳脚,一晚上不停带着大家伙给群众做工作,“大洪水来了,赶紧走,赶紧走啊。”
“一个都不能少”是刘海雄在人员转移中的铁律。为确保2081名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团队昼夜奋战,尤其紧盯特殊群体,对执拗的80岁独居老人,他多次登门耐心劝导,一直到6月24日早上七点,临河群众终于全部撤离结束后刘海雄才长舒一口气,这时他赶紧让手下两名工作人员停下来休息,因为,她们一个是30岁的孕妇,一个是29岁的孕妇。
群众转移后,妥善安置成为关键。刘海雄心系群众冷暖,规范管理应急安置点,他将44名老人和52名儿童安置在宾馆并安排专人看护疏导,为集中安置点群众提供热食与医疗保障,他还亲自督促物资发放,确保食品、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及时送达,让群众在风雨中感受到党的温暖。“有刘书记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一位受灾群众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刘海雄始终战斗在最前沿,在灾情最危急的关头,他连续高强度工作超过20小时,声音嘶哑、双眼布满血丝,却始终精神高度集中,靠前指挥调度。从组织转移、巡查险情、协调救援,到安抚群众、调配物资、处置突发,哪里有需要,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知疲倦的行动,为全体抗洪人员树立了标杆,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洪水渐渐退去,留下满街的淤泥和受损的设施,灾后重建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刘海雄没有丝毫松懈,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他组织党员群众清理淤泥、开展防疫消杀,防止次生灾害;走访受灾商户居民,助力复工复产;精准发放药品、米面油等救灾物资,保障基本生活;排查房屋与基础设施隐患,消除安全风险;协助提供心理疏导,关注群众精神状态,这一系列举措有力保障了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复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在这场与洪灾的较量中,刘海雄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靠前指挥、精心组织、身先士卒、连续奋战,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用实际行动守护了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高效有序完成了人员转移、应急安置、灾后重建等各项艰巨任务,用担当与奉献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他是危急关头让党放心、让群众信赖的“主心骨”,是鲜红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的生动写照,更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典范。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蒋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