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硕果盈枝催振兴 多元产业绘新篇
初秋的黔东南,田野间硕果累累,产销两端活力迸发。从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到客商们穿梭的脚步,从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营到企业的深耕细作,在党建引领下,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正铺展开一幅“丰收增收”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
在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的冬瓜种植基地,一个个硕大乌黑油亮的冬瓜悬挂在藤蔓间,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穿梭于田垄之间,娴熟地采摘、搬运、装车,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喜悦与干劲。“我们从培育小苗开始就在这儿忙活,现在到了摘瓜的时候,二十多个人一起干活,每人每天有100元收入。”台烈镇屏树村村民姚本珍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该基地采用科学的吊蔓栽培技术,既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大幅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袭,产出的黑皮冬瓜个头大、色泽鲜亮、皮实肉厚,在市场上十分抢手。贵州省众仁兄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吴安文介绍:“100亩(1亩=0.0667公顷)的基地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种植管理,现已进入采摘期,预计总产量约10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150万元左右。近期每天出货量接近100吨,直接发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全国各大一级批发市场。”
在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的葡萄种植大棚内,同样是一派丰收景象。郁郁葱葱的藤蔓间,一串串紫的、绿的葡萄如同晶莹的宝石挂满枝头,浓郁的果香让人沉醉。村民们在棚内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幸福笑容。
“我们村的葡萄园2023年试种时只有5亩、2个棚,到今年已经扩大到28个棚、近50亩的规模。”也改村党支部书记文志辉介绍道,“预计今年产量超过5000公斤,等明年28个棚全部投产,产量有望突破10万公斤。”目前,葡萄园由村集体领办的新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规范管理,采摘旺季已吸纳本村及周边23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日工资100元,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稳定增收。
走进岑巩县客楼镇丰坝村的英隆桃园,郁郁葱葱的桃树枝繁叶茂,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青桃挂满枝头。“我们每天早上6点开始选果,一直到下午1点多结束,每天收入120元,一个月挣了3000多元呢。”客楼镇丰坝村村民陈传萍开心地说。
“这里海拔高,种出来的桃子品质好、口感佳,发到市场上,小贩和各个商户都很认可。”来自湖南怀化芷江的客商杨龙说,这段时间他已经在这里收购了约20车桃子。
负责这片桃园的岑巩县英隆水果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吉龙介绍:“今年我们种了90亩桃树,目前产量约10万公斤。桃园每年固定用工600个工天,到了采摘期,用工量就达到800个。”
初秋的黔东南,各类特色产业在田野间绽放生机,丰收的喜悦流淌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多元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能,让这幅“丰收增收”的画卷愈发鲜活亮丽。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