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数字经济“新蓝海”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我州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2025-09-08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行业首家推出住房公积金AI数字人客服“小金”,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通过智能知识库及全链条问题处置机制建设,“小金”能够实现全天候政策咨询“百问百答”,疑难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成为群众喜爱的政务智能助手。

台江县稻鱼产业数字化农事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技术安全,记录示范点区域的土壤水质农情、人文风貌等,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为农产品真正走入高端消费链条、提升区域产品知名度把好关。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通过智慧化购票系统,实现景区智慧入园,游客只需刷脸、扫电子二维码或身份证即可快速入园,还能在集成服务平台上一键预约导游、查询攻略、预订食宿,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感。

……

这些不只是我州数字图景的一角,也是我州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近年来,我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及时研究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推进数字产业、数字融合、数字治理、数字基建、数字生态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新动能。

我州将数字产业化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024年全州数字产业规模45.95亿元。为精准培育新兴产业未来动能,将13家专注于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成长型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库,2025年上半年即完成营收2.92亿元。此外,积极向上争取资源,携手北京金山办公软件、中国移动、贵州益智慧等行业龙头,共同谋划在黎平县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打造区域特色数字品牌。

推动大数据赋能千行百业是我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通过大力推广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我州出台《促进行业大模型发展实施方案》,举办专题培训,编撰典型案例汇编,重点推动黔玻永太配料/能耗优化大模型、舞水云台苗绣AI创艺赋能、三穗麻鸭产业数字化提升工程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引领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文旅领域,州大数据局会同州文旅局制定景区信息联动方案,成功推动“智游黔东南”游客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政务领域,创新开发“DeepSeek+办公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供智能写作、校对、检索等功能,已在州直部门推广使用,有效提升办公效率。交通安全领域,会同州交通局整合涉水视频资源,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并在天柱县开展试点。基层治理方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会同公安部门推广“黔东南一码通”基层治理小程序,作为12345热线的有效补充,完善了基层事件流转体系,正在凯里、丹寨部分街道试点,提升了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我州还积极探索数据治理与改革,制定印发《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数据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有效路径。加快制定《黔东南州开展公共数据赋能重点场景试点方案》,通过场景化应用推动公共数据价值释放。扎实开展数据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已完成应共享未共享数据资源整改15条,规范政务数据目录1237条。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黔东南专区已累计上架数据目录1816个、数据集1908个,接口调用量达24.66万次,数据共享互通能力显著增强。州城乡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关键进展,数据底座、视频共享交互平台、融合通信平台、“一张图”服务、数字驾驶舱等共性能力平台已基本建成。数据中台接入公安、文旅、市监、气象等实时数据超5000万条;视频共享交互平台汇聚天网、雪亮等公共视频资源4万路;无人机管控平台可远程调用全州16个县(市)公安无人机,实现空地一体化联动。“一网统管”板块接入了森林防火、水上交通、气象预警、地灾监测、防汛抗旱等多个专业应用,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坚固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我州持续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今年以来,已新建5G基站706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3%,累计建成达1.51万个。有序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现有算力规模25.04PFLops,存储容量16.04PB。通信保障能力持续强化,组织协调通信企业加强网络监测排查,圆满完成了中高考、“村超”“村BA”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任务。特别是在榕江县遭遇洪灾期间,快速协调通信企业集中力量抢修,并协调省通管局向群众发送避灾提示短信,有力保障了应急通信生命线。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丰富,我州正在数字浪潮中绘就一幅充满活力的新图景。下一步,我州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抢抓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机遇,推动数据赋能千行百业,深耕数字经济这片“新蓝海”,为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强大的数字力量。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