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同心绘就丰收画卷—— 我州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助力秋收见闻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9月的黔东南大地,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下翻滚起伏,沉甸甸的谷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然而,这个本该欢庆的季节,部分农户却因劳动力短缺而愁眉不展。面对这一困境,一场由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助农抢收”行动迅速展开。党员志愿者们纷纷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收割水稻、晾晒谷物,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稻田中、广场上,挥汗如雨,确保了粮食颗粒归仓。这场行动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更增进了党群情谊,成为秋日里最温暖人心的风景。
在镇远县江古镇,志愿者们身穿红绿马甲,手持农具,活跃在晒场与稻田之间。“之前晒粮全靠家里老小,现在干部都来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望着正在自家庭院帮忙收苞谷的志愿者,杨大姐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秋季,江古镇农作物陆续成熟,烤烟采收、秋管作业与粮食收割交织叠加,导致不少家庭面临“丰收却缺人”的困境。为此,镇党委迅速组织镇村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护粮行动”。他们既当“气象员”,及时传递天气信息;又做“田管家”,协助农户开展田间管理;更化身“助收队”,帮助劳动力紧缺家庭完成晾晒、翻动、装袋、归仓等一系列农活。
据统计,自秋收启动以来,江古镇已转发预警信息20余条,帮助8户农户抢收玉米、辣椒等1000余公斤,为即将到来的稻谷收割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样温情的场景,也出现在锦屏县平略镇。今年,该镇组建了一支以党员和年轻干部为主的秋收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年老体弱、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抢收稻谷。
“你们家年轻人在外务工,收谷子时候提前说,我们组织人来帮忙。”平略镇党委书记卢秋米在走访时,一次次叮嘱留守老人,并将他们的需求认真记在工作日志上。志愿服务队通过提前预约、定时上门的方式,与农户一同割谷、打谷、装袋、搬运,真正做到“粮食不到仓、队伍不撤场”。
不仅仅是阶段性帮扶,平略镇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今年以来已开展环境整治、春耕播种、助农抢收等志愿服务3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1件,切实纾解了农业生产中的痛点难点。
在相距平略镇不远的偶里乡寨先村,驻村第一书记熊敏敲开留守老人的家门,亲切地问道:“大伯,你们家哪天收谷子?我们党员志愿者一起来帮忙,人多力量大,您看行不?”为解决特殊群体秋收难题,偶里乡创新建立“党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三级联动机制,全乡整合48名党员干部,摸排农户需求,重点关注老弱病残家庭,及时组织抢收。“多亏他们志愿服务队!我家1.5亩(1亩=0.0667公顷)稻谷半天就收完了!”偶里乡寨欧村村民张秋珍激动地拉着队员的手说。
而在寨霞村580亩连片稻田中,由于今秋雨水较多、机械下田困难,志愿服务队不仅人工抢收,还协调三轮车协助运输,极大缓解了农户的压力。据统计,偶里乡今年通过“预约订单+党员接单+村寨巡游”机制,已帮助周边村寨抢收稻谷50余亩,运送秋粮4万余公斤,真正实现了“稻谷一天不入仓、党员一天不离田”。
一次次弯腰收割、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勾勒出这个秋天最动人的“丰收画卷”。党员干部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秋收终会结束,但党群同心的故事,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延续。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