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传播聚合力 媒体担当彰使命——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2025年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事迹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今年6月,榕江、从江等地遭遇罕见特大洪水。洪流汹涌,道路中断,房屋倾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在危急关头,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防汛救灾工作部署,快速响应、全媒出击,依托矩阵化传播优势,全面投入抗洪抢险宣传报道,切实履行了新时代主流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闻“汛”而动,筑牢救灾信息生命线
洪灾就是命令。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宣传机制,24小时值守、多平台联动,迅速构建起覆盖前线与后方、线上与线下的信息传播体系。6月24日凌晨,由中心主任张洪带队,十余名骨干记者组成突击队,冒雨奔赴榕江、从江等重灾区。他们蹚深水、赴险区,发回最新汛情动态和抢险实况。《榕江县全力抗击洪灾紧急转移群众近4万人》《党员干部与群众携手抗洪抢险》等一批现场稿件,通过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和短视频平台实时推送,为人员疏散、灾情预警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其中《【直击抗洪一线】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榕江现场,洪水及膝,被困群众已安全转移》单条视频浏览量突破149万,点赞超5000,成为暴雨中的“信息灯塔”。后方团队同步强化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动,实时发布汛情预警和政府通知。《刚刚!榕江县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紧急通知!从江县城所有临江房屋内群众请紧急撤离》等推送阅读迅速破万,成为群众避险自救的重要参考。截至7月7日,中心旗下黔东南新闻网、锦绣黔东南客户端、微信矩阵、微博等平台累计发布防汛救灾相关稿件540余条,覆盖受众超120万人,总阅读量突破52万,在暴雨中架起一座“永不中断的信息桥”。
凝聚温情,传递信心与力量
大灾面前,人心不能乱、信心不能垮。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坚持正面引导、温情叙事,全方位呈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社会各界积极援助、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动人画面。《洪水虽退去,救灾不停歇,兄弟县民兵驰援清淤,为受灾群众带来温暖和信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榕江加油!我们来了!全国各地各方救援队伍支援榕江》等推文,让读者感受到了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洪水无情人有情!榕江发出救灾款物捐赠倡议书》,阅读量达1.2万+,引发了网友的热烈响应,众多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为灾区捐赠物资、提供帮助。
短视频更成为传递温暖的“轻骑兵”。《军民同心处,便是山河无恙时。礼物收到了,谢谢榕江人民!》以航拍与特写结合的方式,记录人民子弟兵、志愿者和受灾群众之间的感人互动,全网浏览量突破266万,点赞8.3万,被多家中央媒体转发。
借势发力,向世界讲述中国团结故事
在州委宣传部统筹下,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将此次抗洪救灾作为外宣重要窗口,积极向上级媒体和国际传播平台输送优质内容,展现中国基层救灾体系的高效与温度。
通过建立“24小时信息直报机制”,确保重大讯息第一时间直达省媒、央媒。自6月23日至7月6日,黔东南抗洪救灾相关报道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共刊发326条,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采用174条。6月24日榕江洪峰过境的关键时刻,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提供的救援现场影像被央视高频次采用,“黔东南救灾”话题登上全国热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抓住“村超”热点,策划推出《洪水退去,重建“村超”球场任重道远》等深度报道,将体育文化与抗灾精神相结合,相关内容被CCTV-5、新华社客户端、国际在线等海内外平台广泛转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毛宁在海外社交媒体发文关注榕江灾后重建,获超10万浏览和多国网友正面回应,使“中国式团结”在世界舞台引发共鸣。
在这场抗击洪灾的舆论战场上,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专业素养,实现全媒体协作、多矩阵发声、内外宣联动,不仅高效完成灾情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任务,更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体现出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他们用镜头记录真实,用文字传递力量,用矩阵凝聚信心,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连接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洪水汹涌之时,彰显了媒体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雷刚
二审王珺
三审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