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量”增 更有“质”升—— 我州第三季度工业企业发展态势强劲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韦启悬
第三季度,我州工业企业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在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大动力。
凯里市的玻璃产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在第三季度持续发力。在该市炉碧经济开发区万潮镇的石英砂矿区,装载车辆往来不息,把纯度平均达98%的石英砂不断输送至各厂区。“主要原材料在10公里范围内就能采购到位,这种‘家门口的供应链’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王贵军如此表示。而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6毫米的超薄玻璃成功产出,这意味着凯里玻璃产业在技术创新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王贵军进一步介绍:“目前行业内大多生产3到6毫米的玻璃,我们不仅攻克了1.6毫米超薄玻璃的技术难关,还实现了15毫米超厚玻璃的突破,每精进0.1毫米都凝聚着不小的研发心血。”这款超薄玻璃具备轻量化、高透光率和节能的特点,在建筑幕墙、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高端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帮助企业在高端玻璃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同期,位于炉碧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衡昌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在加速生产。作为集石英砂生产销售、提纯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石英砂提纯年产能100万吨、年销售额5亿元,是国内大型石英砂生产基地之一。所产精制石英砂纯度达SiO2≥99.74%、精砂产率71%,广泛应用于玻璃、铸造、建筑、化工等多领域,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作用关键。“公司正推动年产100万吨石英砂提纯工程建设,打造国内先进硅质原料生产基地,满足光伏玻璃等市场对优质硅质原料的需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食品产业方面,我州的酸汤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记者在玉梦集团旗下贵州黔酸王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企业投资5000万元扩容的新厂房主体已成型,含138座地窖,投用后将新增500个发酵罐、增产3万吨;集团旗下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现有产能5万吨,年底扩建后将达8万吨,届时集团总产能将达11万吨。“我们保留传统苗家红酸汤工艺,经365天酿造,香味浓郁又开胃。”玉梦集团负责人田其明表示,增产同时会保质量,而好味道离不开好食材。产能扩建项目加速施工的同时,企业也在准备为项目收购用于生产的新鲜辣椒。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在黔东南州种植辣椒、西红柿5万余亩,有效带动“酸”系原料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新兴的包装产业也在我州崭露头角。在天柱县联山街道联山村,贵州拓百客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派火热景象。这家新工厂专注包装领域,正开足马力以机械化方式,将聚丙烯原料加工成高品质集装袋基布与吊围带。作为集塑料制品制造销售、包装服务及材料设计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拓百客科技自成立便锚定技术高点,全流程靠自动化设备无缝衔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快速在包装市场建立“高效、可靠、一站式”核心服务优势。贵州拓百客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有名介绍:“我们主要生产集装袋材料,适用于化工、锂电材料等行业包装运输,目前月设计产能300吨,月产值约240万元。”该公司投产不仅为本地制造业注入新动能,也为当地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吴有名还表示,接下来公司将延伸产业链、拓展成品业务以提升附加值,并计划再增80余个就业岗位,推动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我州第三季度工业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彰显了各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与进取精神,也反映出当地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积极作为。随着各企业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拓展市场,黔东南州工业经济有望在全年实现更为亮眼的成绩,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