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鲟”出外贸新路 激活乡村经济
近日,在施秉县城关镇伍旗村的鲟鱼养殖基地,15吨鲟鱼经检验检疫后,顺利启运出口越南,交易金额达45万元。此次交易是我州鲟鱼首次出口越南,不仅让施秉县的生态好鱼走上国际餐桌,更标志着该县在推行“乡村外贸”战略、推动农特产品出口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走进施秉恒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标准化养殖池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着巡检水质、投喂饲料。“从鱼苗培育到成鱼出栏,我们全程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这次能顺利出口,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全链条护航’。”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2022年6月落户伍旗村,目前年养殖能力达1500吨,今年在手订单已达300吨、金额约900万元。
为推动鲟鱼产业从“养得好”向“卖得好、卖得远”转型,施秉县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梳理出用地审批、水电接入、环保评估等30余项关键节点清单,逐一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与此同时,在得知企业有出口意向后,州商务局、凯里海关等多部门主动对接,帮助企业完成海关备案、出口濒危证等手续办理,最终促成首单成交。
近年来,施秉县基于科学市场分析追加投资新建鱼池,同步规划配套鱼子酱加工车间、冷链物流等设备设施,让产业从单一养殖向“养殖+加工+出口”全链条延伸。并以清单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逐一落地见效,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中。截至目前,施秉鲟鱼养殖基地鱼池总数达到75个。
产业发展的红利,直接惠及当地群众与村集体经济。施秉县通过“精准招商+优质服务”引进企业后,在氵舞阳河流域合理布局,发展鲟鱼养殖,并创新推出“稳定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产业利润二次分配”的“一地生三金”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方共赢。
为持续壮大“乡村外贸”规模,施秉县围绕乡村农特产品产业链,建立外贸实绩企业库,评估备案外贸企业的发展前景,择优把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纳入库内进行培育。同时,不定期邀请凯里海关、州商务局、县税务局专家到企业开展业务培训,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桂黔贸促系统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商贸物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还邀请外商到施秉考察,全方位推介鲟鱼、太子参等特色产品,助力“黔货出山”。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