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为卷 人文作魂—— 黔东南州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热度高涨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国庆佳节期间,黔东南州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风光与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再度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这个假期,全州旅游市场呈现出产品供给丰富多元、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市场秩序安全井然的蓬勃发展态势,不仅让游客尽享旅途乐趣,更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533.59万人次,同比增长8.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62亿元,同比增长8.45%。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景区村寨里摩肩接踵的热闹人群,是山间民宿中点亮的温暖灯火,是夜市摊升起的袅袅炊烟,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黔东南旅游市场的火热图景。
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西江千户苗寨的观景台上早已挤满了扛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夜幕降临,游客们在肇兴侗寨的鼓楼下围坐一圈,静静聆听古老歌声;镇远古城的氵舞阳河两岸灯火璀璨,载满游客的游船缓缓驶过……这些传统景区凭借独特的民族风情与人文底蕴,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赏景,沉醉其中。
除了传统景区的持续火爆,各类特色活动也成为黔东南旅游的“新名片”。“村BA”“村超”“村T”等接地气的乡村体育赛事热度不减,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助威;凯里香炉山全国山地越野挑战赛激情开赛,选手们在山林间赛跑,体验着户外运动的快乐;从江县“贵州牛·超级牛”国庆专场观演活动趣味十足,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从江加榜梯田、雷山开屯梯田打造的“大地艺术”惊艳亮相,层层叠叠的梯田与创意图案相结合,展现出农耕文明的壮美与智慧,让自驾而来的游客纷纷驻足赞叹,拍照留念。来自上海的摄影爱好者李晓光先生举着相机感叹:“蹲守半小时太值了!这乡村梯田的晨景好美,拍出来根本不用修图。”
旅游新风向愈发鲜明,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更渴望沉浸式体验。丹寨万达小镇、黎平肇兴侗寨、雷山郎德苗寨等景区,以蜡染制作、银饰锻造等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日均客流量持续高位。来自广州的陈达秀女士一家在郎德苗寨预订民宿,“早上学染布,下午稻田抓鱼,晚上吃酸汤鱼长桌宴、跳篝火舞,孩子特别开心,这是星级酒店替代不了的体验。”
面对如潮客流,黔东南各级部门提前部署、通力协作。假日前,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对餐饮、住宿、交通等重点环节拉网式排查;假日期间,景区入口、交通要道随处可见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交通疏导等服务,用贴心的举动温暖着每一位游客。
“除了人工服务,我们还运用智慧手段为游客打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黔东南州旅游信息中心副主任潘大锋介绍,游客可通过“黄小西AI智能体”“一码游贵州”“智游黔东南”“码上游黔东南”等平台规划行程、预订服务,实时查看人流、车位及安全提示,其中“码上游黔东南”假期使用超50万次;政府端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对景区人次、排队、交通、天气、舆情等实时预警监测,有效避免拥堵,提升游览体验。
国庆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是黔东南州长期深耕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的成果。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游客需求,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更多传统村寨从“观光打卡点”向“休闲度假地”转型,开发更多参与式、沉浸式、研学式的旅游产品;同时,持续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过硬的“硬实力”支撑独特的“软文化”,真正实现让游客来得顺畅、住得舒心、玩得尽兴,让黔东南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