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践初心 服务群众暖人心——记2025年黔东南州劳动模范榕江县车民街道卧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谭炯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韦启悬
在榕江县车民街道卧龙社区,提起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炯,居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自2015年投身社区工作起,她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社区“两委”及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先后荣获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黔东南州优秀党务工作者、榕江县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称号,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2020年4月当选社区党委书记后,谭炯深知凝聚党群合力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她积极推行“耕耘者计划”,搭建“村级服务平台”让群众线上点单,每一笔订单她都第一时间接单,迅速分解任务并带着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居民潘庭高因厨房下水道堵塞线上求助,半小时后谭炯便带队赶到,不到2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居民邓克芝家中停电手足无措时,也是谭炯带人及时修复,让灯光重新亮起。“家里面停电了,我一个妇女在家不知道怎么办,多亏谭书记带人来修理,没多久就来电了。”邓克芝至今提及仍满是感激。同时,谭炯推行“积分制”管理,鼓励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积累积分。居民石昌跃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建言献策等累计积分9200分,去年春节用积分兑换了价值3201元的年货。截至目前,社区已办理居民诉求948件,兑换积分30余万分,2023年6月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耕耘者振兴计划五星村庄。
榕江“6・24”“6・28”特大洪灾期间,谭炯家中遭遇洪水倒灌,老人孩子被困,她强忍牵挂安抚好家人后,立刻带领31名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逐户排查转移群众。途中发现一名背着婴儿的妇女在洪流中险些摔倒,她毫不犹豫冲上前搀扶,将母子护送至安全区域。洪水退去后,家中已是一片狼藉,但确认家人平安后,她又带领百余名党员群众投入灾后重建。面对机械无法进入的狭窄巷道,她徒手清理裹着淤泥的垃圾,连续奋战十余天打通5000余米生命通道;灾情统计中,她逐户核查车辆、家电受损信息,协助完成500余户信息统计,为救助重建提供坚实支撑。“我们是党员,这是分内之事。”她这句朴实的话,凝聚起“中国式团结”的力量,让群众在灾难中感受到温暖。
为让各民族搬迁群众更好融入社区,谭炯带领“两委”班子以“榕易谈”“社区协商”为抓手,倡导文明新风,如今社区孝老爱亲、向上向善氛围日益浓厚。她还探索“村超+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组建卧龙村足球队和石榴籽拉拉队,利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芦笙舞表演等活动,带领拉拉队参与“村超”民族文化展演。“以前在大山里,从没想过能在几万人面前表演民族文化。”居民黄万仙兴奋地说。两年来,谭炯带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和助力“村超”活动累计4000余人次。
“前几天我在外务工,瘫痪的妻子没人照顾,多亏谭书记带干部来家里打扫卫生、喂饭、换尿片,解了我的后顾之忧。”社区居民龙胜海提起谭炯满是感激。为服务好“一老一小”,谭炯加入贵州省巾帼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常态化开展四点半课堂、假期兴趣班、老年夜校等活动。在促进群众增收方面,她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推荐岗位,开展家政服务、老年护理、新媒体直播等技能培训。居民吴国芬是非遗蜡染传承人,谭炯不仅帮她成立手工作坊,还协助设计十二生肖民族蜡染T恤图案,拓宽销路。如今,卧龙社区已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谭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18个。在她的推动下,社区建成物业便民服务站、公交车候车亭、公共充电桩、应急避难场所、共享摊位,安装55个监控设备,完善居民议事长廊、文化广场,改造排污管道和地下停车场。“租共享摊位开早餐店,每月收入3000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居民兰吉红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2023年12月,社区被评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
作为一名湖南远嫁而来的外地媳妇,为融入社区,谭炯学会唱侗歌、穿民族服装、讲榕江本地话,与群众交流格外亲切。在工作岗位上,她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把社区发展扛在肩上,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成为卧龙社区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最贴心的“当家人”。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