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酸汤产业聚链强基 特色美食变“经济引擎”

2025-10-20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书燕 吴义环 郑舒丹

“酸香扑鼻,酸辣生津”,这是黔东南“凯里酸汤”给人的第一印象。这道以酸代盐传承而来的美味,如今正以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布局、品牌化运营的姿态,成为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产能裂变:全产业链跑出发展加速度

近日,走进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台江县苗苗酸汤食品有限公司等酸汤企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停,经过标准化生产的酸汤产品正被有序封装,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全州通过技改扩能、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酸汤产业加工端产能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与2024年相比,全州酸汤生产企业从31户增加到51户,各类酸汤制品生产及包装线从77条增加到100条,年产能从16万吨增加到24万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台江苗苗酸汤年产1.2万吨标准化生产线、贵州千里苗疆年产1万吨酸系食品技改项目等核心项目相继投产,为产业发展筑牢产能根基。

加工端的火热也带动了种植端的繁荣。麻江、镇远等县通过与明洋食品、妩阳红等酸汤企业签订订单,有效推动辣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据悉,今年全州已种植酸汤原辅料47.2万亩(1亩=0.0667公顷),其中辣椒种植37.3万亩、番茄6.04万亩、生姜3.86万亩,州内原料供应比例提升到40%,有力保障酸汤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创新赋能:科技与品牌激活产业新活力

酸汤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近年来,台江县联合农科院成功转化专利3项,实现酸汤发酵周期3-24个月缩短至7天的突破;州农科院筛选乳酸菌株100株、酵母菌株40株,其中1株进入中试阶段;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达成深度合作,开展酸汤功能特性研究、菌种资源挖掘等15项合作项目……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面创新格局,为酸汤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竞争力提升注入了强劲核心动能。

科技赋能产品,品牌提升价值。今年以来,我州聚焦酸汤品牌提升,构建全方位传播矩阵。通过“凯里酸汤”亮相央视一套非遗春晚、植入中国国际时装周等高端平台,并获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实现品牌高端曝光。同时,深度联动“村超”“村BA”“村T”等顶级流量IP,举办主题赛事、直播带货等活动,吸引数万人次参与,有效扩大品牌受众基础与市场影响力,推动酸汤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除此之外,在标准体系方面,建成《酸汤调味料》全国团体标准、《凯里酸汤标准体系》“一图三清单”等,涉及原辅料、设施设备、生产加工技术、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包装贮运销售、餐饮、品牌建设9个方面696个细分标准,筑牢酸汤品质与安全底线,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锚定目标:绘就百亿产业发展新蓝图

截至今年9月,全州酸汤产业生产加工端实现总产值6.6亿元,凯里酸汤销售端市场规模达32亿元,呈现出“规模扩张、质效提升、后劲增强”的蓬勃态势。截至目前,全国含“酸汤”字样的餐饮门店超8700家,黔东南州酸汤产业已注册商标3550个,约1600多家酸汤餐饮店遍布全国62个城市,以“凯里酸汤”为基础的餐饮企业蓬勃发展。

下一步,我州将加快“一核两翼”(凯里、麻江、台江)园区建设,确保黔酸王、明洋二期、苗厨酸汤食品等7个重点项目按期投产,力争规上企业增至15家;深化品牌市场拓展,在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布局示范店,在州内核心景区建设旗舰体验店;精准开展链式招商,夯实原料保障基础,持续推动酸汤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让“凯里酸汤”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